【題 解】
本文寫于慶歷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這是范仲淹被貶放鄧州的第二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即將落成,去信請范仲淹作記。滕子京與范仲淹為同年進士,仁宗時二人又曾同守邊郡,友誼深厚。滕子京是個有本領有志氣之人,在范仲淹被貶之前,因受腐敗官僚的攻擊而被貶岳州,心里不免憤慨。范仲淹擔心他會惹出禍來,正想找機會勸解,于是用作記機會寫下了這篇千古絕唱《岳陽樓記》,抒發了自己的理想和處世的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岳陽樓在今湖南岳陽,對著洞庭湖。唐朝張說曾在這里作刺史,有時候和才士們登樓賦詩,有詩百篇列于樓壁。樓以人傳,岳陽樓因此而出名,與湖北的黃鶴樓和江西的滕王閣齊名,為江南三大名樓,成為游覽勝地。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本文以“記”為名,借題發揮,通過對岳陽樓和洞庭湖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同時也勸慰滕子京學習古賢人,不要計較個人得失,也要能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本文構思巧妙,以抒情為中介,將敘事、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文章開頭,簡要地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經過。接著便把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洞庭湖展現在讀者面前,又從地理位置聯想到南來北往的“遷客騷人”對此變化無窮的勝景產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思。當風雨蕭瑟的秋天,登樓者會因自身的不幸遭遇而“感極而悲”;當晴和明麗的春天,會因美麗的景色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在作者看來,這兩種不同的感情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關心個人的得失、外物的好壞。最后作者借探求“古仁人之心”,對這兩種悲喜的感情加以批判,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張,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憂君的思想雖帶有一定的時代和階級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鑒和教育意義。
其次,文章能夠以景寓情,情景交融。作者選擇了恰當的景物,使景里隱含著情,間接地抒發觸景生情之感慨。如為了引起愁苦之情,作者選擇了“虎嘯猿啼”,因為虎嘯能夠喚起陰森森的恐怖感覺,而猿啼在中國文學上一貫表示悲哀,自古有“猿鳴三聲淚沾裳”的說法。又如,為了引起快樂之情,作者就寫“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因為沙鷗和魚兒能喚起自由閑適的感覺。
再次,對比手法的運用,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一陰一悲,一晴一喜,都是先景后情,悲則“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喜則“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對比鮮明,同時與下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對照呼應。在對比中,肯定和贊美了古仁人志士思想胸懷的博大高遠,含蓄地批評了一般遷客騷人眼光氣度的狹隘短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最后,吸收了賦的特點,駢散結合,使人感到了奔騰直下和山重水復的感覺,讀來節奏明快,具有音樂感。可以說,這篇“記”代表了我國古代“記”的最高成就,歷來被人們所稱頌。
上一篇:山市
下一篇: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