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詩歌·魏源·寰海十章》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1841年5月,英軍攻廣州,清王朝派往廣州的靖逆將軍奕山束手無策,遣廣州知府余保純向英軍求和,與英國訂立《廣州和約》,答應一周內交出贖城費六百萬元和賠償英商損失三十萬元。這一屈辱的城下之盟的簽訂,無異極大地阻扼了人民群眾的反帝怒潮,詩人針對此事非常憤慨,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寰海十章》中的第九首。
原文
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聲。
陰疑陽戰玄黃血,電挾雷攻水火并。
鼓角豈真天上降?琛珠全向海王傾。
全憑寶氣銷兵氣,此夕蛟宮萬丈明。
賞讀
這首詩通過嘲諷廣東守將奕山畏敵求和的丑行,沉痛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憤慨地指出了英國侵略軍并不可怕,最危險最可恨的是那些手握大權的賣國賊和投降派。
首聯“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聲”,“城”,指廣州,“城下盟”出自《左傳》,“怒潮”指抵抗侵略的浪潮,“落潮”指放棄抵抗,這句話從總的方面給予了高度概括,通過直稱投降派與英人簽訂的《廣州和約》為城下之盟,盡管人民都積極反抗,但由于投降派的屈膝求和,對人民抗戰的壓制,所以使抗擊侵略者的怒潮變成落潮。
頷聯“陰疑陽戰玄黃血,電挾雷攻水火并”中“陰陽”是《周易》中關于自然觀的兩個矛盾對立的基本概念,“玄黃”古稱天玄而地黃,指天(陽)和地(陰)的顏色,這里指血染沙場使天地暗淡的顏色。“水火并”指海上炮火戰斗不絕,這句話集中寫出了戰爭實況,對“怒潮”作了形象的描寫,通過“電挾”、“雷攻”、“水上并”的運用,使人們自然想起當年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激烈場面。
頸聯“鼓角豈真天上降,琛珠全向海王傾”,“鼓角”出自《漢書·周勃傳》。“琛珠”即珍寶,泛指珠寶財物,海王,海龍王,這句話直接承接上面的戰爭實況描述,卻從反面著筆,鋒芒直指奕山之流,侵略者的“鼓角”之聲,既然嚇不倒中國人民,“琛珠”倒應該向敵人奉獻,這看起來矛盾,其實正揭露了投降派賣國求和、茍且偷安的本質。一個“傾”字把他們的這種本質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尾聯“全憑寶氣銷兵氣,此夕蛟宮萬丈明”中“蛟宮”指龍宮,“萬丈明”指珠寶堆積,光耀萬丈,形容英國侵略者訛詐中國珍寶之多。這句話采用諷刺手法,但諷刺與比喻的結合很密切,從而形象地寫出敵軍的囂張氣焰,同時也增強了全詩的憤激情緒。
這首詩語氣激昂,斥責有力,諷刺辛辣,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表達上多用典故、深刻而又含蓄,主題鮮明而又內格沉郁,憤激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間。林昌彝曾評價魏源說:“詩筆雄豪奔軼而復堅蒼遒勁,直入唐賢之室。”
上一篇:《唐詩·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