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減字木蘭花①·沈瀛》
酒巡未止。聽說二疏歸可喜②。隨意乘風。拄杖深村狹巷通。 淵明漉酒③。更與龐公龐媼④壽⑤。切莫譏何。喚取同來作隊多。
①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②二疏,古代姓疏的兩兄弟。 ③漉酒,滲酒。 ④媼,年老的婦女。 ⑤壽,敬酒。
安居鄉間,回歸自然;熱情好客,把酒言歡。詞盡之處,一位個性灑脫不羈而又不失恬靜淡泊的詞人躍然紙上。
上片中詞人熱情迎接歸來的客人。首句可見詞人酒興很濃:酒過三巡,宴席還未結束。聽說二疏歸來,這實在令人欣喜。“二疏”句運用典故,這也正是詞人寫己的妙處:“二疏”是漢代的賢大夫,詞人因他們“歸”而喜,正是從側面展現了自己同樣高潔的精神追求。隨心所欲,在風的陪伴下前行。“乘風”既展現了詞人灑脫不羈的飄逸之狀,又真切表達了詞人沐浴清風的愜意心情。“拄杖深村狹巷通”:一個人在深村窄巷中拄杖前行,反覺天地廣闊,心氣暢通。“深”字內涵豐富,不僅表現了村莊之遠、深夜之靜,還將詞人遠離塵俗的恬靜心態自然展現;“拄杖”可見詞人年事已高或腿腳不便,更凸顯了他親自迎客的熱情;“狹”客觀展現村中小巷的特點,與詞人通達的心境形成鮮明對比,更流露出詞人在此生活的滿足之情。
下片中詞人與友人繼續飲酒狂歡。首句借用源明漉酒的典故,展現了自己的嗜酒之態,但詞人絕非爛醉如泥,而是有著詩仙一般的飄逸灑脫。像淵明一樣滲酒,舉杯向龐公龐媼敬酒。“龐公”是典故中隱居的高潔之士,詞人敬酒之舉進一步表達了自己高潔的精神追求。千萬不要譏笑何充何淮二兄弟,不如喚他們同來,我們一起開懷暢飲。“二何”信奉佛教,詞人“喚取”他們并非表明自己也篤信佛教,而是以他們對佛教的迷戀表達自己對這種高潔志向、歸隱生活的不二之心。
本詞中用典處占了大部分篇幅。詞人巧妙地將二疏、淵明、龐公、二何幾位古人編織入詞,全面展現了自己隱居的滿足之感和對高潔理想的不懈追求。
●減字木蘭花,參見第200頁相關介紹。
●葛巾漉酒,典出《宋書·陶潛傳》。陶淵明嗜酒,以致用頭巾濾酒,濾后又照舊戴上。后遂用“葛巾漉酒”形容愛酒成癖,嗜酒為榮;贊羨真率超脫。李白《戲贈鄭溧陽》詩:“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盧倫《無題》詩:“高歌猶愛思歸引,醉語惟夸漉酒巾。”蘇軾《謝陳季常惠一揞巾》詩:“夫子胸中萬斛寬,此由何事小團團,半升僅漉淵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寬。”(金)龐鑄《漉酒圖》詩:“自得酒中趣,豈問頭上冠,誰作漉酒圖,清風起毫端。”
●龐公龐媼,出自《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龐公》。龐公是南郡襄陽人,在山南居住,從未進過城府,與妻子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劉表多次邀請他任職,他都辭謝不就。劉表說:保全你一人,哪比得上保全天下人?龐公笑答:鴻鵠在高林間筑巢,晚上棲息在那里;烏龜在深淵中筑穴,晚間就有休息的地方。人的取舍進退,就像動物筑巢一樣,只是各自尋找適合自己的住處罷了。于是繼續和妻子一起在田間耕作。劉表問:您在田間苦居卻不做官,拿什么來留給后世的子孫呢?回答說:世人多留給后代危機,而我卻留給他們安閑。雖然所留之物有差別,但也不是什么都沒有留下。后與妻子一同到鹿門山采藥,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后人用“龐公”代指那些淡泊名利的賢士或隱士。
沈詞描寫了閑適的隱居生活,這種隱居題材到了王維的筆下,則另有一番情趣。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閑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
首聯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厭塵俗,信奉佛教。“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頷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興致來時,我每每獨自出去漫游,其中的意味只有我自己心中才能領會。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頸聯通過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可見詩人的閑適心境:自由自在隨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云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與陶潛的“云無心以出岫”有異曲同工之妙。尾聯進一步寫出悠閑自得的心情:有時偶然會遇到家住深林中的老人,和他們談笑起來,就忘記了回家。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來出游便是乘興而去,也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偶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
本詩以南山為背景,塑造了行到水窮、坐看云起的詩人形象。云水意象也多為古文人所用。云水本是流動之物,詩人乘興欣賞此等景致,神思則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更是毫無拘束,比沈詞更加自由地展現了自己隱居之后的閑適心境。就作為詩歌意象,有太多的佳作。有的借以抒豪情,有的借以澆愁緒,沈瀛詞借來表閑適。
隨意乘風。拄杖深村狹巷通。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上一篇:宋詞《蘭陵王·周邦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千秋歲·張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