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樓題壁》言情贈友詩歌
水落山寒處,盈盈記踏春。
朱欄今已朽,何況倚欄人!
人們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對于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往往長期地保留在自己的記憶之中,難以忘懷。特別是對自己的所愛更是如此。唐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所歌詠的“人面桃花”,趙嘏《江樓感舊》所贊美的“江樓玩月”,劉禹錫《楊柳枝詞》所稱頌的“板橋別美人”,宋陸游《沈園》所傷心的“驚鴻照影”,李清照《偶成》所懷念的“花前月底”,無一不是通過今昔之感來抒寫自己對于所親所愛的心上人的回憶與追思。然而他們所寫卻又面目各別,姿態相異,決不雷同。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想從一個題限制了作家,其實是不可能的。” (《準風月談·前記》)事實確實如此,清代詩人厲鶚乾隆七年(1742)所作悼念他的亡妾朱滿娘的《湖樓題壁》,又是這樣題材的一首詩作。在眾多前賢同題之作的面前,詩人又是怎樣落筆的呢?
“水落山寒處”,詩從眼前之景寫起。“水落”切 “湖”,“山寒”切“樓”,這是因為水成湖、倚山建樓的緣故。眼前所見,水依然如過去那樣自山流出,山也依然如過去那樣尚有春寒,山水所成之湖樓也依然如故,并無大的變化。然而 “盈盈記踏春”,眼前舊景,卻觸動了詩人對過去的美好追憶:亡妾朱滿娘生前曾多次與自己一道在此踏春游玩,那輕盈美麗的樣子,依稀可見,仿佛目前。盈盈,言其儀態的輕盈美好,傳神若畫。落一 “記”字,詩人心中的惆悵、失意、悲傷、懷念之情俱出,力透紙背,十分深刻。第三句筆鋒一轉,由追憶又轉入眼前之景。“朱欄今已朽”,隨著歲月的流逝,時光的遷移,樓前的欄桿經風沐雨,現在也已朽爛了。最后再由眼前推入對滿娘的追憶: “何況倚欄人! ”更何況當時倚欄游春今已亡故的滿娘呢! 想來她或恐也已化作泥土,不復再見了。這兩句化用唐代詩人歐陽詹 《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對太原故妓懷念的詩句 ( 《晉語陽秋》 卷十九) ,既不露痕跡,又十分切合對愛妾懷念的詩意。“何況”推進一層,由朱欄的朽壞推想過去倚欄之人的泯滅難見,深沉悲痛,悽惋凄絕,感人肺腑。
這首詩由眼前之景,引起對過去的追憶,由追憶又回到眼前,再推及所追念的人,反復回環,曲折有致,既有今昔物是人非之感,亦不乏對過去美好生活的留戀之情,感情真摯,語言流暢,不落前人窠臼,顯示了自己獨具的特色。
上一篇:《江邊柳》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灞橋寄內》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