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定風波①·黃庭堅》次高左藏使君韻
次高左藏使君韻
萬里黔中一漏天②。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③。催醉。鬼門關(guān)外蜀江前④。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⑤。戲馬臺南追兩謝⑥。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⑦。
①定風波,詞牌名。 ②黔中,黔州中部。 ③霽,晴天。 ④鬼門關(guān),即石門關(guān),在今四川奉節(jié)縣東,兩山相夾如蜀門戶。 ⑤華顛,白頭。 ⑥兩謝,晉朝詩人謝瞻、謝靈運。
⑦“馳射”兩句,出于郭璞《游仙詩》“右拍洪崖肩”,即追蹤的意思。
此詞瘦硬而曠放灑脫,是黃庭堅詞主要風格的代表之作。通過重陽即事,抒發(fā)了一種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樂觀奮發(fā)精神。表現(xiàn)他在窮困險惡的處境中,不向命運屈服的博大胸懷。
上片首二句寫黔中氣候,以明貶謫環(huán)境之惡劣。黔中秋來陰雨連綿,遍地是水,人終日只能困居室內(nèi),不好外出活動。不說苦雨,而通過“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動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狀況。“乘船”而風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戶的意思,又影射著環(huán)境的險惡。聯(lián)系“萬里”二字,又有去國懷鄉(xiāng)之感。下三句是一轉(zhuǎn),寫重陽放晴,登高痛飲。說重陽天霽,用“及至”“也”二虛詞呼應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適逢佳節(jié),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門關(guān)外蜀江前”回應“萬里黔中”,點明歡度重陽的地點。“鬼門關(guān)”這里是用其險峻來反襯一種忘懷得失的胸襟,頗有幾分傲兀之氣。
過片三句承上意寫重陽賞菊。古人在重陽節(jié)有簪菊的風俗,但老翁頭上插花卻不合時宜,即所謂“幾人黃菊上華顛”。作者借這種不入俗眼的舉止,寫出一種不服老的氣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負口吻。這比前寫縱飲就更進一層,詞情再揚。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說自己重陽節(jié)不但照例飲酒賞菊,還要騎馬射箭,吟詩填詞,其氣概直追古時的風流人物。此處巧用晉詩人謝瞻、謝靈運戲馬臺賦詩之典。下片從“莫笑老翁猶氣岸”到“風流猶拍古人肩”彼此呼應,一氣呵成,將豪邁氣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鑄詞造句新警生動,如“屋居終日似乘船”“風流猶拍古人肩”句,用典自然貼切,其豪邁之氣動人心魄。
古代詩人往往借“雨”這個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唐詩中頻頻出現(xiàn)“雨”的意象,如杜甫詩中“雨”的意象竟達246次之多,李商隱詩中“雨”的意象出現(xiàn)73次。宋詞中“雨”的意象更是不可勝數(shù)。此詞中的雨蘊涵著詩人淡淡的愁,慵懶、低落、繾綣的詩人望著茫茫的雨,心中如煙似霧的輕愁便蔓延了開來。
●定風波,參見第99頁相關(guān)介紹。
●黃庭堅逝世后,人們對他懷念不已,在宜山縣城西建了一座山谷祠,墻上嵌鑲他的自繪像碑,容貌清俊,氣宇非凡。祠旁有“宋太史黃山谷先生衣冠墓”。山谷祠正殿懸掛著清人寫的一首對聯(lián):“謫粵同時亦有人,緣何定國賓州,淮海橫州,不及先生綿俎豆;作神此地原非偶,恰似龍城柳子,潮陽韓子,能令邊徼化詩書。”認為王定國、秦觀都不及他,只有柳宗元、韓愈才可與他相比,可見評價之高。
除曠放灑脫之外,作者也有柔婉深情的作品。下詞為表現(xiàn)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以近乎口語的質(zhì)樸細膩語言,寄寓真情,表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追求。
清平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以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表現(xiàn)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下片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世界里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而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上一篇:宋詞《定風波·蘇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山亭柳·晏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