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勤政樓
杜 牧①
千秋令節名空在②,承露絲囊世已無③。
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④。【注釋】
①杜牧:見《題武關》。
②令節:一作佳節。
③承露絲囊:大臣贈送禮物使用的荷包。
④金鋪:大門上用來銜環的部分。
【詩本事】
勤政樓原名勤政務本樓,是一座東西寬五間進深三間面積五百多平方米的大建筑,登樓可俯瞰遠眺宮外的街市。宮內最重要的皇家樓臺,節日慶賀,盛大宴會,策試科舉以及咨詢朝政等等活動,都在這里舉行,曾經盛極一時。
【賞評】
這是一首撫今追昔,讀之感慨良多的佳作。本篇文辭巧妙,前兩句一“空”一“無”,傳達出詩人對“勤政樓”風華已逝的無限慨嘆。昔日,唐玄宗坐在殿前把酒言歡,大臣們聚于殿下互贈私囊的熱鬧場景已成了過眼云煙,如今這座“勤政務本之樓”已然人去樓空,繁華如風了。對此滿目蕭條之景,大多詩人一般緊接就要直抒凄婉之情了,而“小杜”則不然,后兩句仍為寫景之語。詩人將凄婉的情感悄無聲息地融入連成片兒的“紫苔”中,“偏”字極妙,表露出在此凄涼的景象中只有紫苔在瘋長著,其他的萬物都因忍不住這份凄涼而消歇了。詩人還將門上“金鋪”生的綠銹也想象為了“紫苔”,這極富深意,在無情的風雨里,“紫苔”悄悄爬上了“金鋪”,留下了歷史的痕跡。“上”字,饒有韻味,一盛一衰盡在其中矣。
【詩評選輯】
近代·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開元之勤政樓,在長慶時白樂天過之,已駐馬徘徊,及杜牧重游,宜益見頹廢。詩言問其名則空稱佳節,求其物已無復珠囊,昔年壯麗金鋪,經春雨年年,已苔花繡滿矣。
上一篇:戴叔倫《過三閭廟》察古觀今詩賞析
下一篇:杜 牧《過華清宮(其一)》察古觀今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