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何王不戰爭,盡從離亂見清平。
如今暴骨多于土,猶點鄉兵作戍兵。
這首詩描寫了唐末戰爭的殘酷性。
前兩句提出了作者對戰爭的看法?!昂未瓮醪粦馉帯保莻€反問句,是說每個王朝都有戰爭?!氨M從離亂見清平”,都是從離亂中打出了一個清平的世界。作者從歷史的角度,說明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戰爭的目的和結果都是“見清平”,不可能無休止地混戰,和平昌盛是民心所向?!叭缃癖┕嵌嘤谕?,猶點鄉兵作戍兵?!薄氨┕恰保雌毓牵瑳]有人埋葬的尸骨。但是眼前所進行的這場戰爭卻是戰場上白骨如山,慘象使人目不忍睹,仍還在民間征兵去戰場上送死,慘象還在繼續,清平何日才露端倪?!后兩句反映了作者對晚唐戰爭的態度。歷朝的戰爭帶來的是清平,而晚唐藩鎮兼并戰爭帶來的卻是“白骨蔽平原”的慘狀,“多于土”的“于”字令人寒心,描繪了戰場上尸骨堆積,不見泥土的凄慘情景,不僅如此,后一句緊跟一個“猶”字,道盡了農民悲慘命運的曠日持久,清平世界的遙遙無期,充分顯示了作者對這場戰爭的厭惡和批判。
作者縱觀歷史,以歷史上的戰爭與晚唐戰爭作對比,揭露了晚唐藩鎮兼并戰爭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明了作者反對晚唐藩鎮混戰,同情勞動人民的鮮明態度。把題目“憫耕者”,落實在絕句結構和字里行間,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韋莊《稻田》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韋莊《虎跡》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