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游覽區》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市區西南部。松江是上海地區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最古老的城鎮。境內歷代出土文物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有方塔公園、唐經幢、醉白池、清真寺、明代大包橋及佘山風景區等,與境內的“九舜三泖”嫵媚風光交相輝映,使這座江南古鎮成為上海著名游覽勝地之一。松江方塔公園座落在松江縣城東南隅,是一座以方塔為主體的文物公園。方塔是一座興圣教寺塔,建于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1094年)。方塔高48.5米,9層方形,繼承了唐代建筑風格,體形修長,塔旁的照壁為公元1370年所造,壁面上有大型磚雕,畫面寓意深刻。醉白池位于松江城西南人民路,始建于清順治七年(1605年)。據說是清初松江一位畫家顧大申欽慕晚唐詩人白居易隱居園苑以詩酒為樂而建造。如今占地6公頃。園中水池南廊間壁上有《云間邦彥畫像》石刻,共28塊,鐫刻松江府屬各縣從元到清初“鄉賢”百人的畫像和贊詞,從中可了解松江的歷史文化。佘山是上海地區最高峰,山高90米,方圓9公里,松竹茂密,景色秀美,山頂建有天文臺、地震臺和一座宏偉壯觀的天主教堂。現山下還建有“西游記”迷宮,每年吸引數百萬人次游客
〔現代散文〕 上海郊區的松江縣,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沖積平原,一望無邊,缺少起伏的地形,自然景色未免有些單調,因此平地隆起的“龍峰”,可謂“得天獨厚”,自古以來,就是江南地區風光秀麗的游覽勝地。
從上海出發,西行到趙巷,轉趙佘公路往南,不幾里就進入松江境內。抬頭南望,就會看見自東北至西南連綿不斷地矗立著十幾座山峰,它像一條長龍橫臥在茫茫平疇之間。這就是“松江九峰”。
九峰最負盛名的是佘山。傳說古時侯有個姓佘的人在此隱居、養道而得名。佘山又名蘭筍山,因為佘山上所出的筍有蘭花的香味,康熙皇帝南巡路過這里,品嘗了蘭筍后,為撲鼻的香味而驚訝,故賜名“蘭筍山”。從遠處可以看到佘山頂上教堂的尖頂和兩個放射著銀光的半圓球體的天文臺。佘山分東西兩峰,松青公路從兩峰間蜿蜒穿過。西佘山高90余米,山上松林茂密,雜花紛呈,綠樹紅瓦,相映生輝。古時候,佘山景致很多,曾有“白云晴麓”、“香溪石徑”、“罨黛田園”、“洗心靈泉”、“標霞峻閣”、“昭慶幽居”等十景。還有靈峰庵、昭慶寺、慧日寺等寺院,現在都已倒塌湮沒。山的東坡、南坡都有盤山石子路。從東坡上山不久就會看到屹立在半山腰的“秀道者塔”,它形如西湖保俶塔,相傳是山上一位“秀道者”所造,塔建成后,秀道者引火自焚,于是得名。順著塔邊的石路攀登,山頂就是佘山天文臺,建于1900年,其規模次于紫金山天文臺,在上海卻是規模最大的。天文臺西邊就是聞名遠東的佘山天主堂,那歌特式的建筑,綠瓦紅墻映襯著藍天,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神秘莫測的感覺。這座教堂興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法國人利用不平等條約規定的特權,先后三次購置了佘山土地70余畝,最后由葡萄籍耶穌會教士葉肇昌于1935年造起了這座天主堂。一個科研機關,一個宗教建筑,就這樣不和諧地列在一起。多數游人和宗教徒們是從南坡登山的,那里有一條石砌的登山小路,寬闊的石階從山腳一直鋪到山頂。在靠近教堂的地方,有“之”字形彎道,每個曲折盡處有一座石龕,里面繪有宗教的神像。
站在佘山頂上,放眼四野,大地如茵,河渠似網,村莊簇簇,湖塘片片。向南望,松江城里古塔新樓歷歷在目;再往南,氤氳迷濛中一川如帶,那便是黃浦江。這時,你就會感到自己的胸襟也隨之寬廣起來!
由佘山西行約三里到辰山,和辰山毗鄰的是羅山。羅山西行不遠,就是九峰中最高大的天馬山。天馬山原名干山,相傳春秋時干將在山上鑄劍而得名。又因為山的形狀像一只碩大無朋的駿馬,故俗稱為天馬山。山的四周筑有公路。山前是天馬鎮,鎮雖小卻歷史悠久。穿過小鎮到天馬西麓,登上一個高坡,眼前豁然開朗,一座寶塔矗立在山腰上,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護珠塔,也是被專家們公認為是當今世界上傾斜度最大的一座斜塔。它建于北宋元豐二年,八面七級,磚木結構,塔高18.81米,塔的傾斜度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還大。民間相傳斜塔不倒,是因為東南方向的一棵古銀杏樹的“神力”支撐它的緣故。從天馬山西望,有一座小機山,山雖小卻很有名氣。它和不遠的橫云山與西晉著名的文學家陸機、陸云的名字聯系在一起。陸家有東吳大將陸遜在陵之戰獲勝后被封為華亭侯(華亭是松江的別稱)起,他的后人就居住在九峰一帶。在小機山還有兩陸的“讀書臺”。滬昆公路的最后一站是昆山,被稱為云間第九峰的就是這座昆山。山上原有九峰寺和其他古建筑,現都已不存在。從山上向東北望去,只見群峰毗鄰,相互呼應,向著東海逶迤而去。在大城市上海的遠郊有這些奇異的山峰,確實難得。
(王建民 何惠明)
〔民間文學〕 從前,佘山上住著一戶人家,小夫妻倆靠種蘭花為生。他們種出來的蘭花,千姿百態,十分令人喜愛,特別是那清幽的香氣,終日飄蕩,令人心醉。
這一天,松江府尹聽說佘山蘭花盛開,就帶了家小前來觀賞。天有不測風云,偏偏府尹大人夫婦的大轎剛到佘山腳下,驀地一陣狂風,刮得天昏地暗,山上的蘭花全被吹落凋零。松江府尹見這滿山遍野都是殘枝敗葉的景像,十分掃興。硬說是小夫妻倆搗的鬼,定要將他倆抓起來治罪。這時,那男的早嚇得沒了主意,而小娘子卻神態自若,跪在地上叩頭稟告說:“啟稟大老爺,倘您現在將我們夫婦治罪,今后誰來種植蘭花呢?不妨將小民留在佘山,待明年花開之時,再請老爺、夫人前來賞花,豈不是好?”府尹老爺沉吟了會兒說:“好吧,不過明年如果再看不到蘭花,本官就決不寬容了。”說罷,打道回府。府尹老爺走后,這對小夫妻就商定,在蘭花園四周先栽上翠竹,使竹林日后象一堵圍墻,好擋住狂風的侵襲。
第二年開春,松江府尹老爺果然又來佘山賞花了。只見滿山蘭花盛開,幽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他們一行觀賞了一陣,十分高興。臨走時,老爺又把這夫妻倆召來說:“明年春天我要奏請當今皇上來此賞花,你們一定要小心把蘭花侍候好,如果出一了點差錯,當心你們的腦袋!”說罷揚長而去。
這年正值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他在眾大臣陪同下,首先到了佘山。可是漫山遍野長滿竹筍,并無一朵蘭花。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這些翠竹,經過兩年培育,長勢非常旺盛,加上前幾天又下過一場春雨,許多筍尖都從地下冒了出來,擠得那蘭花只長葉,抽不出花來。這一下可闖下大禍啦!乾隆皇帝此番是慕佘山蘭花之名特地前來觀賞的,現在看不到一朵蘭花,豈不掃興。那府尹大人更嚇慌了,立即傳令,要治這小夫妻的欺君之罪。
這小娘子知道欺君之罪非同小可,但事到臨頭,反而鎮靜下來。只見她一轉身從茅屋里出來,雙手捧著一只蓋碗,雙膝跪地,呈到乾隆御前,稟道:“這是民女特地獻給皇上品嘗的佘山名產——蘭花玉筍湯。”乾隆在皇宮雖然天天吃的是山珍海味,可從未聽說過天下還有什么“蘭花玉筍湯”。光聽這雅致的名兒,就令人想喝了。當下就接過茶碗,剛揭開碗蓋,只覺得一陣異香撲鼻,沁人肺腑;再看那茶湯上飄著片片嫩筍、如剔透碧玉,情不自禁呷了一口,果然蘭香濃郁,筍味甘美,一股香流直流丹田,渾身舒服透了。
乾隆不由心中大喜,連連點頭叫好。雖然此行沒有看到蘭花,卻喝到這樣甘美的“蘭花玉筍湯”,也算不虛此一行。他不僅赦免了這對花匠夫妻,并且當場揮毫,御筆寫下了“蘭筍山”三個大字,說是佘山該叫“蘭筍山”。但是,幾百年來,人們并沒有買乾隆的帳,仍然叫它“佘山”,所以知道佘山又名“蘭筍山”的人很少,只是這段故事世代相傳下來了。
(蘭翔 林蔭整理)
上一篇:詠《馬鞍山·李白墓》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九華山風景名勝區·桃崖瀑布》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