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定風波①·蘇軾》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②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②
常羨人間琢玉郎③,天應乞與點酥娘④。盡道清歌傳皓齒⑤,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⑥。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⑦。
①定風波,詞牌名。 ②王定國,王鞏,字定國,宰相王旦之孫,與蘇軾交密。 ③琢玉郎,“琢玉郎”應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詞中形容王鞏。 ④點酥娘,此處指柔奴。 ⑤清歌傳皓齒,意指美妙的歌聲從唇齒間傳出。 ⑥“雪飛”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歸于恬適安靜。 ⑦“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鄉。此處也代表了蘇軾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
此詞盡顯蘇軾詞空靈蘊藉,情理交融,曠遠清麗的風格。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美,開篇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富于質感的印象。第三句“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美。先勾勒她的神態容貌:嶺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更顯年輕;“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笑時猶帶嶺梅香”,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深刻雋永。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度。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
唐詩宋詞中多用梅花象征堅強堅貞、不屈不撓的品格。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寫出了梅花最先開放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出了梅花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定風波,參見第99頁相關介紹。
●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受蘇軾“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其歌妓柔奴(別名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定國北歸,讓柔奴為蘇軾勸酒。蘇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美她。
●蘇軾任杭州通判時,與朋友在西湖飲酒賞玩。忽然從遠處駛來一條彩舟,舟中有一位三十余歲的淡妝女子,異常美麗。這名女子自報家世:小女子自幼就聞蘇大人的高名,今天見到您,真是很榮幸。今天就讓我為您演奏一曲,代表我的仰慕之心。說罷,她彈奏了一曲凄婉如訴的樂曲。其外表的風韻嫻雅和彈箏技藝的高超,使在座的蘇軾等人都為之動容。她獻完這支曲子,很誠懇地對蘇軾說:“今天能見蘇公之面,三生有幸。只求您賜我一首小詞,可以作為我終身的榮耀,不知您能否允諾?”蘇軾不好駁她的盛情,當即作詞一首:《江神子·鳳凰山下雨初晴》。
無情未必真豪杰,蘇軾在情天詞海中徜徉,使他的詞愈顯靈秀瑰麗。除了歌頌清麗智慧的柔奴(寓娘)之外,蘇軾還歌頌過許多美好的女性。
江神子
鳳凰山下雨初晴
蘇軾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處,人不見,數峰青。
作者將彈箏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一朵芙蕖”兩句,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下片則重點寫音樂。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寫彈箏人的飄然遠逝,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真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心安處是吾鄉。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上一篇:宋詞《天香·王沂孫》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定風波·黃庭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