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表達了詩人對宇宙人生的探討,敘寫了游子思父的別離之情。清人徐增《而庵說唐詩》評論這首詩:“此詩如連環鎖子骨,節節相生,綿綿不斷,使讀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無外尋其端緒。春江花月夜五十字,各各照顧有情。詩真艷詩,才真艷才也。”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①。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②?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③。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④。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⑤。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⑥。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⑦。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⑧?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⑨。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⑩。
此時相望不相聞,原逐月華流照君⑪。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⑫。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⑬。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⑭。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⑮。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⑯。
注釋
①明月共潮生:明月升起,江潮涌漲。《抱樸子》: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而潮濤大。 ②滟滟:月光照在動蕩的水面上的樣子。 ③芳甸:花草遍生的原野。霰:雪粒。此用其色形容月照下的萬物。 ④空里句:夜空渾白一片,即使中有飛霜,也感覺不到它的流動。汀:水中、水邊陸地。看不見:指沙色月色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⑤人生二句:言人類生生無已,明月則永恒不改。 ⑥不知句:言明月按時出現,像如約等待什么似的。 ⑦白云:喻指離家遠游的人。悠悠:遠意。青楓浦:泛指離別處。 ⑧扁舟子:漂流在外的人。明月樓:思婦獨處之處。 ⑨裴回:徘徊。應:揣度之詞,該是為了……。離人:閨中獨居之人。 ⑩玉戶:華美的閨房。卷不去:言月光映照繡簾,繡簾卷起,月光仍在。拂還來:指月光拂拭不掉。 ⑪相望:都在仰望明月。 ⑫鴻雁二句:言音信難通。光不度,喻游子在極遠的月光照不到的地方。魚龍,指魚傳尺素的傳說,龍是連類而言。潛躍,在深水中躍動。水成文,指徒然地蕩起圈圈波紋,亦無法到達游子那里。文通紋。 ⑬閑:靜。春半:指自然春光、人之美好流逝過半。 ⑭江水二句:意為不但春之將盡,而且月亦將落,借明月以寄相思也不可能了。 ⑮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秦始皇、漢武帝曾東巡至北,此代指北地。瀟湘:即今湘江,在湖南,此代指南疆。碣石、瀟湘指思婦游子相距遙遠。 ⑯落月句:落月的余輝牽動無盡的離情凝聚在江邊的花木之上。搖,牽動。
賞讀
詩歌開篇緊扣題目,勾畫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潮水與大海相連,浩翰無垠,氣勢雄偉,明月隨潮水而生,壯觀的景象中蘊含著無限的生命活力。接著作者由眼前所見擴展到萬里之遙。萬里春江無處不籠罩月色,萬條春江也都在月色籠罩之下。“江流”四句由遠景收到近景,描繪月光下的芳甸,月光下的花林。詩人借助細膩之筆,創造出神仙般的美妙世界。渲染出悠美恬靜的氛圍,使題目中的春、江、花、月、夜字字得到照應。“江天”兩句既是對所寫景物的一種概括,又把詩人的筆觸集中在“月”上,引發詩人對人生宇宙的探索思考。“江畔”以下六句,詩人感受到江月永恒、人生易逝,但作者卻又認為人類代代相傳,不會窮已,對人生有感傷但不絕望。在作者眼里,江月也不是無情之物,年年如此的江月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卻又永遠不能如愿,借江月有恨、流水無情引出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白云”四句總寫游子、思婦在月夜中兩地相思之情。“可憐”以下八句寫思婦對游子的懷念。最后八句寫游子的思歸之情,詩人所表現的這種思念之情并非一時一事,而是具有普通意義的,“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以問句的形式點明了相思對象的不確定性,“青楓浦”、“碣石”、“瀟湘”這些地名連用,使空間上也顯得極為廣闊。在描寫時詩人采用托物寓情、借景烘托的手法,白云象征游子的飄浮不定,“青楓浦”的地名中也蘊含有傷別之意。“月”更是思婦感情的寄托,詩人把月擬人化,好像月光對思婦懷有憐憫之心,要為思婦作伴,為她解愁,把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而且卷不去,拂還來,最終思婦也把月作為自己感情的寄托了。但鴻雁難飛出月的光影,魚兒也只在深水中躍動,根本實現不了魚雁傳書的愿望。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用來烘托游子的思歸之情。江水流春、江潭落月襯托出游子凄苦寂寞之情。海霧遮住斜月,也遮住了回家之路,更顯出了他的孤寂。結句“落葉遙情滿江樹”把月光之情、游子之情交織在一起,點明“情”是江月之景的核心。春光過半,即將逝去,江水奔流不止,花將飄零凋落,月也西沉自落,夜更使人增加孤獨傷感。春、江、花、月、夜,雖是美景,但蘊含著哀情,而且景物愈美,傷情愈濃。
這首詩詩情、畫意、哲理互相滲透,水乳交融,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字,以月為主體,空靈迷茫的月色籠罩著詩篇。
上一篇:《唐詩·杜甫·春望》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綦毋潛·春泛若耶溪》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