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綦毋潛·春泛若耶溪》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傳為西施浣紗處,水清如鏡,照映眾山倒映,窺之如畫。詩人夜游如此美景,定會有無限享受。
原文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①。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②。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③。
生事且彌漫,原為持竿臾④。
注釋
①幽意句:意為隱居之意一直不曾斷絕。一說幽意為放任自適的情趣。偶:遇。 ②際夜:適逢夜間。際,適逢,恰遇。壑:山溝。南斗即斗宿,因同北斗相對,位置在南,故稱。 ③潭煙:水上霧氣。溶溶:盛多濃密貌。林月句:意為夜深月沉,船低向前行,故覺月低而向后行。 ④生事:人生世事。且:尚。彌漫:漂渺、迷茫。持竿叟:釣魚翁。意即過隱居的漁樵生活。
賞讀
開篇“幽意無斷絕”透出全詩主旨:幽居獨處,不與俗世有人事往來,放任自適。因此詩人便“此去隨所偶”的泛舟而行了。以下四句寫泛舟時間和路線,同時描寫了沿岸景物。“晚風吹行舟”中用“吹”字,顯見是“泛舟”;“花路入溪口”,所見花路,甚美,舟隨路走,又合“泛”舟。“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際夜”足見泛之時長。“轉”字又體現出“泛舟”置身另一新境,詩人心曠神怡,抬頭看見南斗已“隔山”了。“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是描寫夜景。溪上水色在月光下閃耀,霧氣飄流,舟行向前,兩岸樹木伴著月亮悄悄退向身后。面對春江、月夜、花路、扁舟構成的美景,望著溪上潭煙,詩人想人生世象正事溪上煙霧,縹緲迷茫,最好永遠做垂釣者,這便是尾二句所描寫的內容。這里抒發的感情極其自然,由夜景之清雅更覺世事煩雜,便自然求“幽意”。
全首詩緊扣“泛”字來寫,在舟中觀景,景雖靜有動感,形成幽美、寂靜而又恍忽迷蒙的感覺,令人輕松暢適。
這首詩成功地描繪了若耶溪優美的夜景,借以反映其寧謐的心境。雖然詩人有逃離現實的思想,但此想法在爭權奪利的當時,猶如一支鎮靜劑,使人清心明目。
上一篇:《唐詩·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袁宏道·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