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杜甫·春望》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是一首表達詩人極其深沉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戀家情懷的詩。寫作背景與《月夜》相同,寫作時間是至德二年三月,比《月夜》的寫作時間晚一年。此時的詩人仍然羈留在淪陷的長安,面對春光明媚的鳥語花香,詩人仍未忘記“安史之亂”的烽火,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③。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④。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⑤。
注釋
①春望:春天眺望。 ②國:國都。破:京城被攻破。山河在:山河還仍舊。草木深:草木茂盛,暗指人煙跡稀少。 ③感時:承上感嘆時事。花濺淚:人見花而濺淚,覺花也在悲傷濺淚。鳥驚心:聽見鳥鳴引起悲傷。 ④烽火:戰亂。三月:指長時間,非實指。抵萬金:極言戰亂中家書的珍貴。 ⑤搔:指用手抓、揪。更短:更少、更稀。這是由于戰禍。渾欲:簡直完全要。不勝簪:插不住簪子。簪,古代男人用來束發于冠的首飾。
賞讀
首聯寫春望所見,突出“國破”二字,雖然山何依舊,但“破”、“深”二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荒涼景象,雖是春天,卻了無生機。這既是寫眼前實景,更是抒發詩人悲痛凄慘的感情。這一聯“國破”與“山河在”,“城春”與“草木深”兩兩對舉,對仗工巧,不露痕跡,借景抒情,貼切自然,明代胡霍亨對這聯極為贊美,在《唐音癸簽》卷九中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頷聯寫詩人望春之情。詩人感時恨別,望見花開而淚花四濺,聞到鳥鳴而倍感驚心。“感時”指有感于“國破”的時事,“恨別”指因國破帶來的別君別家的離恨。雖然詩人被虜長安痛苦不堪,但仍然憂慮國家危難。這兩句詩深刻抒發了詩人愛國深情。以上四句,皆為所“望”之景,所“望”之情。頸聯中一寫憂國,一寫憂家。“烽火連三月”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時間跨度,流露出詩人對戰亂的憎惡與焦慮心情。“家書抵萬金”寫出了盼望家人音訊的急切心情,反映出安史之亂帶來的災難。尾聯是詩人自我形象的描繪。詩人在淪陷的長安,既憂國,又思家,這愁苦使詩人白發稀疏,簪子已束不住頭發。這是詩人極度的悲憤、郁悶的心情寫照,體現了詩人悲哀、愁苦的心緒。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情懷,詩人有感于山河依舊,國破人非,便情因景生,景隨情移,把自然景色與憂國思家感情融合在一起,給人以蒼涼悲壯之感。
上一篇:《宋詞·陳師道·春懷示鄰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