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曲】·牡丹亭·第十出·驚夢》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原文】
【繞池游】 (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貼)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烏夜啼](旦)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闌①。(旦)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貼)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貼)分付了。(旦)取鏡臺衣服來。(貼取鏡臺衣服上)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②。鏡臺衣服在此。
【步步嬌】 (旦)裊晴絲吹來閑庭院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④,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⑤。(行介)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貼)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歸】 (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貼)早茶時了,請行。(行介)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⑥。(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好姐姐】 (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⑦,荼縻外煙絲醉軟。春香呵,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貼)成對兒鶯燕呵,(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 (行介)
【隔尾】觀之不足由他繾⑧,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作到介)(貼)開我西閣門,展我東閣床。瓶插映山紫,爐添沉水香⑨。小姐,你歇息片時,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嘆介)默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春呵,得和你兩留連,春去如何遣? 咳,恁般天氣,好困人也。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惱人,信有之乎! 常觀詩詞樂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誠不謬矣! 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宮之客? 昔日韓夫人得遇于郎,張生偶逢崔氏,曾有《題紅記》、《崔徽傳》二書⑩。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約偷期,后皆得成秦晉。(長嘆介)吾生于宦族,長在名門。年已及笄(11),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耳! (淚介)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
【山坡羊】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 則索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 遷延,這衷懷那處言? 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身子困乏了,且自隱幾而眠。(睡介)(夢生介)(生持柳枝上)鶯逢日暖歌聲滑,人過風情笑口開。一徑落花隨水入,今朝阮肇到天臺(12)。小生順路兒跟著杜小姐回來,怎生不見? (回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驚起介)(相見介)(生)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旦作斜視不語介)(生)恰好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枝乎? (旦作驚喜欲言又止介)(背云)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生笑介)小姐,咱愛殺你哩!
【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小姐,和你那答兒講話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牽衣介)(旦低問介)那邊去? (生)轉過這芍藥闌前,緊靠著湖山石邊。(旦低問)秀才,去怎的? (生低答)和你把領扣松,衣帶寬,袖梢兒揾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 (生強抱旦下)
(末扮花神束發冠紅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檢點春工又一年。蘸客傷心紅雨下,勾人懸夢彩云邊。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園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麗娘,與柳夢梅秀才,后日有姻緣之分。杜小姐游春感傷,致使柳秀才入夢。咱花神專掌惜玉憐香,竟來保護他,要他云雨十分歡幸也。
【鮑老催】 (末)單則是混陽蒸變,看他似蟲兒般蠢動把風情扇。一般兒嬌凝翠綻魂兒顫。這是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呀,淫邪展污了花臺殿。咱待拈片落花兒驚醒他。(向鬼門丟花介)他夢酣春透了怎留連? 拈花閃碎的紅如片。
秀才才到的半夢兒,夢畢之時,好送杜小姐仍歸香閣。吾神去也。(下)
【山桃花】 (生、旦攜手上)(生)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小姐可好? (旦低頭介)(生)則把云鬟點,紅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呵,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旦)秀才,你可去呵? (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
(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將息,將息。(送旦依前作睡介)(輕拍旦介)姐姐,俺去了。(作回顧介)姐姐,你可十分將息,我再來瞧你那。行來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下)(旦作驚醒低叫介)秀才,秀才,你去了也? (又作癡睡介)(老旦上)夫婿坐黃堂,嬌娃立繡窗。怪他裙衩上,花鳥繡雙雙。孩兒,孩兒,你為甚瞌睡在此? (旦作醒)(叫秀才介)咳也! (老旦)孩兒怎的來? (旦作驚起介)奶奶到此! (老旦)我兒,何不做些針指,或觀玩書史,舒展情懷? 因何晝寢于此? (旦)孩兒適花園中閑玩,忽值春暄惱人,故此回房。無可消遣,不覺困倦少息。有失迎接,望母親恕兒之罪。(老旦)孩兒,這后花園中冷靜,少去閑行。(旦)領母親嚴命。(老旦)孩兒,學堂看書去。(旦)先生不在,且自消停。(老旦嘆介)女孩兒長成,自有許多情態,且自由他。正是:宛轉隨兒女,辛勤做老娘。(下)(旦長嘆介)(看老旦下介)哎也,天那,今日杜麗娘有些僥幸也! 偶到后花園中,百花開遍,睹景傷情。沒興而回,晝眠香閣。忽見一生,年可弱冠(13),豐姿俊妍。于園中折得柳絲一枝,笑對奴家說:“姐姐既淹通書史,何不將柳枝題賞一篇?”那時待要應他一聲,心中自忖,素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輕與交言。正如此想間,只見那生向前說了幾句傷心話兒,將奴摟抱去牡丹亭畔、芍藥闌邊,共成云雨之歡。兩情和合,真個是千般愛惜,萬種溫存。歡畢之時,又送我睡眠,幾聲“將息”。正待自送那生出門,忽值母親來到,喚醒將來。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夢。忙身參禮母親,又被母親絮了許多閑話。奴家口雖無言答應,心內思想夢中之事,何曾放懷? 行坐不寧,自覺如有所失。娘呵,你教我學堂看書去,知他看那一種書消悶也。(作掩淚介)
【綿搭絮】 雨香云片,才到夢兒邊。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潑新鮮,冷汗粘煎,閃的俺心悠步亸(14),意軟鬟偏。不爭多費盡神情,坐起誰忺(15)? 則待去眠。
(貼上)晚妝銷粉印,春潤費香篝(16)。小姐,薰了被窩睡罷。
【尾聲】 (旦)困春心游賞倦,也不索香薰繡被眠。天呵,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春望逍遙出畫堂,間梅遮柳不勝芳。
可知劉阮逢人處? 回首東風一斷腸。
[注] ①宜春髻子:舊俗立春日,婦女剪彩綢作燕子狀,戴在發髻上,上寫“宜春”二字。見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②“云髻”二句:見唐薛逢《宮詞》詩。③裊晴絲:昆蟲吐出的絲縷在空飄蕩。④菱花:鏡子。⑤迤(yǐ)逗:逗引。⑥“惜花”句:唐明皇之兄寧王愛花,春天時用紅絲繩將金鈴系在花枝上,有鳥雀飛來,便牽動金鈴驚散鳥雀。見《開元天寶遺事》。⑦啼紅了杜鵑:傳說杜鵑鳥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悲啼不止,口中流血,滴在花瓣上,花紅似血,是為杜鵑花。⑧繾(qiǎn):留戀。⑨沉水香:即沉香,一種香木,心材為著名熏香料。此指用沉香制作的香。⑩“曾有”句:《題紅記》,傳奇名,明王驥德作,寫于祐與韓翠蘋紅葉題詩,終成夫妻之事。《崔徽傳》,似為《鶯鶯傳》之誤。(11)及笄(jī):古時女子十五歲以笄束發,標志已成年,可論婚嫁。笄,簪子。(12)阮肇:傳說東漢時阮肇與劉晨至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結緣半年始歸,至家則子孫已歷七代。(13)弱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頭上戴冠,標志已成年。(14)亸(duǒ):歪斜。(15)恢(xiān):適意。(16)香篝:即熏籠,用以熏香或烘衣。
【鑒賞】
這是《牡丹亭》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出戲。昆劇演出本將此出分為二折,自【繞池游】至【隔尾】稱為《游園》,自【山坡羊】以下稱為《驚夢》。在《詩經·關雎》洲渚之興的啟迪下,杜麗娘和春香瞞著父母到后花園游玩,花園內生機勃勃的自然美景和新鮮活潑的感受,同她枯寂的閨房生活形成鮮明的對照,使她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動,自然春光觸發了她的情懷,喚醒了她的青春意識。但她也同時悟到,良辰美景虛設,賞心樂事難逢,春光易逝,紅顏易老,心中十分惆悵。回房之后,在悵惘郁悶的心境中,她不禁慨嘆“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在勃勃春光和古代愛情詩篇的激發下,她終于產生了掙脫封建禮教束縛、爭取愛情自由的強烈要求。于是在夢中與青年書生相親相愛。
《牡丹亭》突出的藝術成就之一是繪景抒情,妙合無間;心理描摹,惟妙惟肖。在《游園驚夢》中,這一藝術特點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前半出游園的情節,主要表現的是杜麗娘在美好的春光里感嘆閨閣生活的愁苦,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緊緊扣住大自然美好春光對麗娘心靈的啟示和情感的震撼來細致入微地刻畫她的形象,特別是【步步嬌】、【醉扶歸】、【皂羅袍】三支曲子,在寫景的同時把麗娘的情懷烘托了出來,在情景的自然融合中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還特別注意寓情于景,并隨景致的變換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如【步步嬌】曲子,描寫麗娘決心違反家規偷偷去游園,但封建禮教的淫威與長期深處閨房的習慣,又使她心存顧慮:“停半晌整花鈿”,“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這便含蓄細致地表現了她內心的矛盾。“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也把一個剛萌生出搖漾情愫的深閨少女,顧影自憐而又嬌羞難勝的心理和天真爛漫情態刻畫無遺。又如“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借“晴”字與情的諧音雙關,以春景喻春情,既是繪景又是抒情;深院難得一見的裊裊晴絲,與麗娘心中產生的一絲絲春情,都在搖漾飄蕩,既顯出她內心的寂寞,又表達出她心靈深處對自由與愛情的朦朧渴望。而《驚夢》【山坡羊】則以自然含蓄相間的語言,把麗娘難以壓抑的熱情和夢想,以及深感自己十分孤獨的幽怨心情,都以詩的氣氛很細致地渲染出來了。【山桃紅】以下寫出夢中情人歡會,花神用落花驚醒幽夢,作者采用了浪漫主義的象征手法,色彩濃麗,氣氛熱烈。總之,《驚夢》一出將麗娘這個在封建禮教長期壓抑下逐步覺醒的懷春少女的特殊心態及細微的心理變化揭示了出來,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牡丹亭》的語言也自具特色。湯顯祖既注意保持元雜劇語言富有“本色”的優良傳統,又注意發揮自己在滿懷激情創作時的“靈氣”,將自然真切的語言與個別字句的精工琢磨融合起來,即所謂“掇拾本色,參錯麗語,境來神往,巧湊妙合”(王驥德《曲律》)。語言既自然真切,又婉麗精工,曲詞往往形成詩的意境,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很適合作者以奔放的熱情,去描繪人物細膩復雜的感情。【皂羅袍】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是古今評論家所公認的名句,“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不過是兩個成語,“奈何天”、“誰家院”更不是什么艱深險奧的詞句,然而,這四組詞語一經組合,便將杜麗娘既驚詫于春光的無限美麗,又感嘆春光易逝,惋惜春光被辜負的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準確完滿地表現出來。而【山桃紅】一曲雖是柳夢梅所唱,但仍是杜麗娘夢中所生,因此,仍是杜麗娘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如花美眷”是用他人的眼光審視贊嘆自己的美麗,“似水流年”一變而為對生命之花絢麗而短暫的花期和時光流轉的慨嘆。確有“不思而至”的靈動,又妙合杜麗娘夢中的情思跳躍、超越常情的思維特點。無怪乎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寫林黛玉聽了【皂羅袍】“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其中的趣味。’”當聽到【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時,林妹妹竟“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馳,眼中落淚”。
另外《驚夢》的舞臺表演藝術也堪稱典范,經過歷代昆曲藝術家的不斷加工和提煉,以《驚夢》為代表的說唱、表演、音樂、舞蹈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充分體現了昆曲藝術典雅、端麗的藝術特征,是昆曲乃至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最高成就。“這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的美的精華。千錘百煉的唱腔設計,一舉手一投足的舞蹈化的程式動作,雕塑性的亮相,象征性、示意性的環境布置,異常簡潔明了的情節交代,高度選擇的戲劇沖突(經常是能激起巨大心理反響的倫理沖突),使內容和形式交融無間,而特別突出了積淀了內容要求的形式美。這已不是簡單的均衡對稱、變化統一的外在形式美,而是在其中與內容意義交織在一起。”(李澤厚《美的歷程》)正是由于《驚夢》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使其能保持長久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是舞臺上盛傳不衰的常演曲目,歷代戲曲表演藝術家都將其作為提高自己表演藝術的必習劇目。京昆藝術大師梅蘭芳和俞振飛合作,曾于1960年將《驚夢》攝制為舞臺藝術片《游園驚夢》,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珍品。
上一篇:湯顯祖《詞·醉桃源(不經人事意相關)》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湯顯祖《曲·紫釵記·第六出·墮釵燈影》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