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劉邦·鴻鵠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又名《楚歌》,取名《鴻鵠歌》是取首句二字為名。劉邦稱帝后,幾欲廢太子劉盈而欲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大臣多不贊同,所以劉邦未能痛下決心。太子用張良計,迎商山四皓作為羽翼。漢十二年,劉邦破黥布還朝,決意更換太子。飲酒時,太子侍立于旁,商山四皓從于太子。劉邦問從者謂誰?四人上前對答。酒罷,劉邦目送四人從太子離去后,召見戚夫人而嘆息說:“我想要更換太子,而太子有他們四人輔助他,羽翼已豐滿,難以動搖了”。于是戚夫人泣涕而楚舞,劉邦作楚歌相和。所作楚歌即這首《鴻鵠歌》。自此以后,再也沒有提起更換太子的事。
原文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
雖有矰繳①,尚安所施?
注釋
①碢繳,捕鳥的工具。碢:短箭。繳:縛箭的繩子。
賞讀
這首短歌,共八句,雖然簡短,卻表達了非常復雜的心理活動,依據傳統的解釋,這首詩是說:太子劉盈像天鵝一般高飛千里,而且羽毛已長得豐滿了,已形成了一相堅固的基礎,這個基礎形成后,誰也對它無可奈何了,雖有各種辦法,但難以實施。由此可見劉邦在各方面的壓力下,難以廢棄太子的無奈心情。
然而,如果考慮到這首詩是與戚夫人楚舞相和而作,那么這首詩針對太子而發的成分就微乎其微了。其一,劉邦不喜歡太子的懦弱無能,處心積慮要廢掉他,怎會把它比作具有雄才大略的象征——鴻鵠呢?其二,劉邦是對戚夫人歌唱的,所以,劉邦歌中的鴻鵠,應指愛妃戚夫人的兒子——自己喜歡的趙王如意。那么,這首詩的含義就變成了這樣:我志向高遠的兒子啊,你遠走高飛吧,走得越遠越好,在外邊要招賢納士,積蓄自己的力量。到了能夠縱行天下的時候,誰對你也無可奈何,即使有種種陰謀,重重陷井,對手也是難以用上的。再結合劉邦送如意為大國趙君的舉動,以及許多傾力扶趙的行為,這樣理解才應該是最為合理的。
作為皇帝,不能把自己心愛的兒子推上帝位,想到自己百年后,再難以庇護愛妃和愛子,悲哀之情自然在詩中流露出來。
這首詩通篇用喻,用意含蘊,語帶雙關。鴻鵠之喻,明指劉盈而實指如意。情感變化真實細膩,不僅表現出自己意愿難遂的無奈,也對自己的愛妃愛子加以暗示,進行激勵,足見劉邦對戚夫人及如意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上一篇:《唐詩·李商隱·馬嵬》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陸游·黃州》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