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陳琳·飲馬長城窟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秦王朝驅(qū)使千萬名役卒修筑萬里長城,殘酷而無節(jié)制,使無數(shù)民眾被折磨致死。這段歷史,曾激起后代許多詩人的憤慨和感傷。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就現(xiàn)存作品來說,是最早摹寫修筑長城給民間帶來痛苦的詩。
原文
飲馬長城窟①,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②,舉筑諧汝聲”!“男兒寧當(dāng)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③?”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nèi)舍多寡婦④。作書與內(nèi)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⑤!”“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⑥,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jié)發(fā)行事君,慊慊心意關(guān)⑦。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注釋
①長城窟:長城側(cè)畔的泉眼。 ②官作:官府的工程,指筑城任務(wù)而言。程:期限,指標(biāo)。 ③怫郁:煩悶,憋著氣。 ④內(nèi)舍:內(nèi)地的家里。寡婦:指役夫們的妻子,古時凡婦人獨居者皆可稱為寡婦。今亦尚有“守活寡”之語。 ⑤鄙:粗陋,不通情理。 ⑥舉:本義指古代給初生嬰兒的洗沐禮。《史記·孟嘗君列傳》索隱云:“舉謂浴而乳之。”后世一般用為“撫養(yǎng)”之義。 ⑦慊慊:失意不滿的樣子。關(guān):牽連。
賞讀
這首詩以樂府古題反映時事,借秦代筑長城的史實,揭露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全文主要由對話組成,前半部分寫役夫同長城吏的對話,后半部分寫役夫與妻子的兩次書信來往,中間以“長城何連連”四句銜接過渡。
詩的前兩句“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既是起興之筆,又直接切題。長城下的泉水,連馬喝后都寒傷馬骨,那長年累月修筑長城的役夫們所遭受的寒苦艱辛,在這兩句襯托下,不問可知。
正是由于修筑長城,艱苦異常,所以役卒們致辭求歸的舉動,便順乎自然,但對于征發(fā)服役的人來說,是不可能的,只能哀求管工程的官吏,到了服役期滿,千萬不要留我們太原的役卒了。而長城吏卻嚴(yán)厲呵斥:官家的工程自有期限,你們快努力筑城吧!不近人情。殘酷現(xiàn)實擊潰了役卒們的希望,于是他們發(fā)出慷慨激昂之問,“男兒寧當(dāng)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七尺男兒,忍辱藏垢,還不如痛痛快快戰(zhàn)死沙場,這是役卒們內(nèi)心深處的呼喊。
“長城何連連”以下四句通過對長城綿長的描繪,引出“邊城多健少,內(nèi)舍多寡婦”,承接上文,從而進一步敘寫下文役卒和妻子之間的兩次書信往來。
第一次書信往來,役卒主動提出讓妻子另嫁他人,叮嚀囑咐妻子再嫁后要孝敬公婆,意含絕望,但充滿對妻子的關(guān)切之情。而妻子則在復(fù)信中直言斥責(zé)“君今出言一何鄙”,這恰是妻子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最充分的體現(xiàn)。
第二次丈夫再次去信,進一步勸誡自己的妻子。言明自己身入絕地,難已生還,這樣白白斷送了她的青春年華,還不如妻子及早改嫁他人。改嫁后生男就不要養(yǎng)活他了,如生女兒,可以將她養(yǎng)育成人。你沒聽說長城之下,死人骸骨互相支撐嗎?言外之意,男兒在這個世道上不會有好的命運。妻子回信表明心跡,活著與丈夫心心相印,有朝一日丈夫死去,她將追隨九泉之下,可見妻子對丈夫是何等執(zhí)著,何等的忠貞不渝!這里有丈夫?qū)ζ拮拥恼嫘年P(guān)愛,更有對繁重的徭役的有力控訴,“生男不養(yǎng)”就是那個社會的悲哀!
這首詩通篇敘事,在敘事中褒貶分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憎。結(jié)構(gòu)安排巧妙,合理運用對話,連綴成篇,不著痕跡,感情真摯,格調(diào)沉郁。
上一篇:《唐詩·崔護·題都城南莊》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清朝詩歌·袁枚·馬嵬①(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