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是寫重陽節登高時,邀請朋友劉明府來飲酒敘情之作。
原文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②。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③。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④。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⑤。
注釋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②漢文:即漢文帝劉恒,本是英明賢主,但也崇信仙道。高臺:即望仙臺。 ③三晉:春秋末晉被韓、趙、魏三家所分,史稱三晉,包括今山西,河南北、中部,河北西南部。云山:指太行山、呂梁山,都走向北,且在望仙臺北。二陵:崤山中的二陵,北陵為夏后皋之墓,南陵為文王避風雨地。 ④關門二句:意為神仙之事虛妄荒誕,實不可求。關門令:指老子在世時函谷關關守,名尹喜,即關尹,后不知所終。河上仙翁:即河上公。去不回:意為杳茫難求。 ⑤彭澤宰:陶潛,曾任彭澤令,令即明府,這里借指劉明府。陶然:歡樂。菊花杯:指九月九日飲菊花酒。
賞讀
詩題中的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陽節。重陽登高賞菊是唐代已有的風俗,望仙臺是地點。據《太平寰宇記》載:望仙臺在陜州陜縣(今河南陜縣)西南。劉明府中的“明府”是唐代對縣令的尊稱。
首聯交待地點和時間。地點在漢文帝修筑的望仙臺,時間是九日的黎明。頷聯寫在望仙臺看到的景象。三晉的山峰云霧繚繞是南北走向,崤山二陵處在東來的風雨中,意境很開闊。頸聯用典,望仙臺是文帝為望河上公而筑,河上公贈給文帝的書是《老子》。當年的守關令尹有誰能識別,那河上仙翁也一去不再返回。詩人就近用典,直接聯系望仙臺而寫。尾聯由神話、史實歸到題目中的劉明府。意為在附近找尋陶潛般的縣宰,快活地痛飲菊酒敘情懷。用彭澤宰貼切地比喻劉明府的身份和品格,又用陶淵明醉酒菊叢暗寫請劉明府飲酒敘情之事,表明詩人與劉明府志同道合、意氣相投。
這首詩有時間、地點、人物、典故,暢順嚴謹,確是一首好詩。
上一篇:《宋詞·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陸游·書憤》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