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蟋蟀
庾郎先自吟《愁賦》(1),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2),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3),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侯館迎秋(4),離宮吊月(5),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6)。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解析】此詞是作者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于摯友張镃家所作。以蟋蟀為題,全詞浸透一個“愁”字。聞蟋蟀引出一連串意象,相互交織。構思由單一到紛繁,由個人到國家,破時空界限,融匯成歷史與現實的宏偉畫面。由庾信《愁賦》入筆,托出全篇主旨。70年前的“靖康之難”,偏安朝廷的爭斗加劇,能不觸動作者的愛國情懷?聽蟋蟀凄凄私語,有關意象便自然涌來:作者目睹“露濕銅鋪”時的幕僚惆悵和多次經歷過的“苔侵石井”的羈旅風霜,都伴以蟋蟀悲切的“私語”;與金人的連年鏖戰,曾有多少“思婦無眠”,夜起傍徨,無可奈何,只得“尋機杼”以織作事排解。無意中正遇上畫有萬疊云山的風屏,又勾起劇痛,夫婿征程萬里,歸期何日?“甚情緒”是說思緒沉重而復雜,迷惘莫名。換頭又拓開情境。“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思婦將為征人送寒衣。多個意象又交相印證,混融。又繼續散大:衷腸寸斷的離人,在“候館”為何偏偏聽到蟋蟀的悲鳴?“靖康之難”,二帝身陷不毛,“離宮”荒蕪,蟋蟀在對著冷月憑吊?這抒發的決非兒女之情愁,而是家國興亡的圣潔情感。轉筆插入一段“兒女”“籬落呼燈”捕蟋蟀的小畫面,以喜襯悲,更覺悲惻無窮。終歸是“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字字淚,聲聲訴!這首詞不僅僅清空,而且工細妍妙,堪稱圣手之作。
上一篇:經典《黍離》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龜雖壽》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