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詩歌·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1904年,日本和俄國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因爭奪中國的東北而發生戰爭,而清朝政府竟然宣布中立,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有志之士無不痛心疾首。秋瑾女士是清末唯一的女革命家,于1904年春去日本,1905年春回國,同年夏再赴日本。這首詩就是這件事引發的感慨,正好有日本友人索要詩句,秋瑾就在赴日船上寫下了這首詩。
原文
萬里乘風去復來②,只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③,肯使江山付劫灰④!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⑤。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⑥。
注釋
①日人:據《秋瑾史跡》載此詩題作《日人銀瀾使者索題,并見日俄戰地,早見地圖,有感》,則日人當指銀瀾使者。索句:索取詩句。日俄戰爭:光緒三十年(1904)日、俄帝國主義為了重新瓜分朝鮮和我國東北而進行的一場戰爭,戰場主要在我國東北境內,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宣布“中立”,聽任帝國主義的宰割。 ②萬里乘風:《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宗)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后遂以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去復來:秋瑾于1904年夏東渡日本,同年冬因事返國,1905年再赴日本,故云“去復來”。 ③圖畫:指地圖。移顏色:改變顏色,被帝國主義侵占。在日俄戰爭中,帝俄遭到慘敗,俄國將侵犯我國東北所得利益和旅順、大連港的租借權讓給日本。 ④劫灰:戰火后的灰燼。《高僧傳·竺法蘭》:“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問東方朔。朔云:‘不知,可問西域胡人。’后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后指被兵火毀壞的殘跡。 ⑤出群才:出類拔萃的人物。 ⑥乾坤:本指天地,此指中國危亡頹弱的局勢。
賞讀
這首詩通過對詩人在航海歸國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獻身民主革命,拯救中華民族危亡的豪情壯志。
第一句“萬里乘風去復歸,只身東海挾春雷”,這句是寫詩人只身萬里東渡留學,是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女主人公那種意氣風發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她好像翱翔的海燕在展翅高飛,呼喚風雷。“萬里乘風引自《宋書·宗愨傳》,“去復來”指詩人兩次東渡日本之事,“春雷”喻指喚醒民眾的革命真理。
第二句“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忍看”哪里肯看,“肯使”豈肯使。“圖畫移顏色”指中國領土被帝國主義掠奪。“江山付劫灰”指日俄戰爭以中國東三省及黃海為戰場,使大好河山被人踐踏,飽受苦難。通過“忍看”、“豈敢”二詞的運用,把詩人那種悲憤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寫出了中華民族的一段屈辱史。
詩人由于憂心于帝國主義的行徑,想到國難當頭,希望有一些英雄豪杰人物行動起來拯救自己的國家。于是就寫下了“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這一句寫出了詩人盼望著志士的出現,并能夠同他們并肩作戰,以挽救危險的局勢。
最后二句“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十萬”極言其多,大意是我們拼著拋頭顱,灑熱血,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把祖國的危難局面扭轉過來。這二句既是詩人內心革命激情的抒發,又表達了詩人力挽乾坤的豪情,同時也表現了中國人民誓死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
這首詩氣勢磅礴,語言雄健明快,具有強烈的戰斗氣息,飽含著詩人的愛憎,燃燒著詩人的激情,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代表了詩人后期詩歌的風格。
上一篇:《宋詞·陸游·黃州》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湯顯祖·黃金臺》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