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沁園春》
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①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②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③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shù)峰。④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⑤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⑥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蒙蒙?
【注釋】 ①靈山:在上饒境內(nèi)。齊庵:在靈山。②合:應該;這是牢騷語。檢校:考察管理。長身:指松樹高大。③龍蛇:指松樹,因其枝干屈曲如龍蛇。蘇賦《游靈隱高峰塔》詩:“古松攀龍蛇,怪石坐牛羊。” ④爽氣朝來:語出《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⑤“謝家”二句:以東晉大族謝家子弟服飾之莊重大方、美麗鮮明比喻山的儀容。“相如”二句: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漂亮)。”這是用司馬相如的車騎來比擬群山的壯麗氣派。⑥“雄深”二句:語出《新唐書·柳宗元傳》:“韓愈評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遷),崔、蔡不足多也’。”司馬遷曾為太史令,人稱太史公。這里用司馬遷文章風格來比擬群山的氣概。
【譯文】 重重疊疊的群山朝西方奔馳而去,突然又以萬馬回旋之勢掉頭向東。迅猛的飛瀑從山上傾瀉直下,回濺的水珠紛紛灑向半空。一座小橋橫跨在急流之上,就象新月初出,狀如彎弓。我已經(jīng)成了年邁的人,活該閑著不被起用。老天爺偏偏又多事,讓我來管理這十萬株高大的青松。我的小茅屋就在龍蛇蟠曲的松樹影外,常常有風吹雨打松林的聲音傳入耳中。
重重山峰爭先恐后地露出面孔,它們帶著清爽的朝氣矗立晴空。群山就象瀟灑英俊的謝家子弟,衣冠鮮明,顯得大方莊重;又好比司馬相如的庭院,隨從的大批車馬優(yōu)雅從容。我覺得它們奇?zhèn)サ淖藨B(tài)觀賞不盡,如同領略司馬遷雄深雅健的文風。偃湖的新堤已經(jīng)筑好,就不知何時能看到湖面煙水蒙蒙?
【集評】 宋·陳模:“說松而及謝家子弟、相如車騎、太史公文章,自非脫落故常者未易闖其堂奧。劉改之所作《沁園春》雖頗似其豪,而未免于粗。”(《懷古錄》卷中)
明·卓人月、徐士俊:“‘雄深雅健’四字,幼安可以自贈。”(《古今詞統(tǒng)》卷十五)
【總案】 此詞作于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前后,時當作者從福建罷官回江西重過田園生活以后。這是一首很有新意的寫景名篇,尤其寫山別具特色。上片以大開大合之勢,極寫群山飛動盤旋的氣勢,形象很生動,且富有層次感,但這尚不是作者獨擅勝場之處。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下片“謝家子弟衣冠”、“相如庭戶車騎”和“太史公文章”三個比喻。這才是本篇寫山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一般寫詩作文,總是習慣于用自然山水之物的氣勢風姿去比喻形容人的性格、氣度以及文藝作品的風格意象等等,這是用具體可見之物來擬寫抽象的精神領域的東西。作者卻反其道而行之,竟用人的風度氣派甚至文章風格去比物,描寫山間爽氣朝來、千峰競秀的景致給人的精神上的感受。這是用抽象的、可體味而不可觸摸的精神領域的東西去形容具體的物質(zhì)存在。這就生動地遺其貌而寫其神,讓人領略了自然風景的內(nèi)在美。同時,從作者對山的激賞中,也流露了他本人“雄深雅健”的審美個性與藝術風格追求。
上一篇:劉辰翁《沁園春送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戴復古《沁園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