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古·行香子》原文賞析
秋入鳴皋,爽氣飄簫。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巖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細數閑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閑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遙。
許古的這首《行香子》,頗有名氣。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許古行香子》條云: “‘青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萎嬙汗跽Z也。金許古《行香子》過拍云:‘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跄軐懮街?,許尤傳山之神,非入山甚深,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痹S古退隱之后,以詩酒自娛,流連于山水之間,入山之深,知山之真,可謂鮮有人過之。確如況周頤所評,許古對山的觀察細致入微,昏朝晴晦,四時色彩都摹勒逼真,獨具只眼。正是由于對山色這種追魂攝魄的描寫,抓住了細微的變化,才使這首詞呈現出獨特的光彩。
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棄官歸隱之初的欣喜和輕松。這樣的情愫與陶淵明歸隱時的心境是非常相似的。首二句點出時地,似信筆寫來,無一絲造做。秋高氣爽,落葉飄零,伴幾分凄涼,正秋風蕭瑟。然總算是葉落歸根,脫離了令人厭倦的官場,一時得以解脫。也就是“掛衣冠、初脫塵勞”。鳴皋,山名,在今河南嵩縣東北。傳說古時曾有鶴鳴于山中而得名。作者曾棄官隱居于此。掛冠,就是棄官; 而所謂塵勞,指的是官場生活的污濁而令人生厭。“窗間”二句,寫憑窗遠望山中景色,昏朝晴晦盡在眼底。一方面流露出作者對山中景色的熟悉,同時亦可見作者對山中景色是懷著十分親切的感情的。接下來便是過拍對山色的具體描寫了:夜色朦朧,山容凝重,高遠處模糊了,因而顯得是那樣低沉;天氣晴朗,山色明晰,層次感很強,故而有臨近的感覺; 晨光初露,山脊披彩,山之高處被勾勒出輪廓,于是山便顯得聳高。作者不施顏色,只寫感覺變化:低、近、高,調動起人們的聯想和生活體驗,這是很高明的,故況周頤以為是傳山之神。
換頭看似轉,實是承。因為流連山水之間,總是伴以詩酒自娛的。醪(láo),本指酒釀,引申為濁酒,這里是指鄉間家釀?!凹殧怠倍?,有別趣,大有津津樂道之意。清人馮金伯輯《詞苑萃編》之十五有云:“金許道真性嗜酒,每乘舟出,村落間留飲,或十數日不歸,及溯流而上,老稚奔走,爭為之挽舟,數十里不絕?!痹S古嗜酒如此,難怪詞中多寫飲事。借著酒意,詩成詞就,信手寫來,隨意而得,便不管什么體式了。風騷,在這里指的是體裁、樣式?!皢柹躏L騷”,猶言管他是屬于詩經還是屬于楚騷體式,放開來寫就是了。結句帶有謔意,實是自我解嘲,亦不乏淡淡酸楚,情緒相當復雜。在官場上時厭倦、煩躁,乃至憤世嫉俗,以為一朝隱退,便能解脫;及待真的掛冠身退,又不免矛盾、痛苦,唏噓長嘆。這差不多是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共同心態。山水之情,田園自適,非是醫心病的靈丹妙藥。往往越是表面上灑脫,內心里就更是復雜,要透過自矜自得去看就里,不可僅僅停留在字面上。這是讀這類作品要特別注意之處?!皹芬蜓保词菢酚谏剿椋娋浦畩?,所謂樂此不疲; “能潦倒”,是說能做官,也能清貧;關鍵是“也消遙”,透出了一絲苦味。樂得消遙,原是萬般無奈; 早是樂于消遙,何必去做官呢?顯然此中飽含著出世和入世之間深不可解的矛盾心理。整個下片都應當作如是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首詞既不用典實,也不施藻繪,娓娓道來,一氣呵成,透過、翻轉、折進,皆流暢自如,別是一番韻致。這正是金元間詞作的一個特點。
上一篇:《高啟·行香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孔尚任·西江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