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賀新郎》
老去相如倦。①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②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③料彼此、魂銷腸斷。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聲顫。燈暈冷,記初見。
樓低不放珠簾卷。④晚妝殘、翠鈿狼藉,淚痕凝面。⑤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⑥但寄與、焦琴紈扇。⑦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⑧云萬疊,寸心遠。
自跋:壬子春,余試牒四明,賦贈老娼,至今天下與禁中皆歌之。江西人來,以為鄧南秀詞,非也。
【注釋】 ①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著名辭賦家。卓王孫之女卓文君與之相愛,并一起私奔。②消遣:打發。③衣袂:衣袖,亦泛指衣服。京塵:京華風塵。香紅尚軟:指偎紅倚翠的冶游生活。④不放:不讓。⑤翠鈿:綠玉制的婦女頭飾。狼藉:散亂不整。⑥殢(ti替)酒:沉溺于酒中。⑦焦琴:焦尾琴。東漢蔡邕聞人燒桐之聲火烈,知其為良木,用其制成琴,音質果佳,然其琴尾是一段焦木(事見《后漢書·蔡邕傳》)。紈扇:細絹制成的團扇。漢班婕妤退處長信宮后,賦《怨歌行》以訴怨,中有“新裂齊紈素”、“裁成合歡扇”等句。⑧莫鼓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詩意。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后,在潯陽江頭與一琵琶女邂逅相遇。該女訴說了天涯淪落之情,一曲奏罷,白氏青衫已被淚水打濕。荻花、楓葉:語本該詩“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二句。
【譯文】 那已年老的司馬相如對生活感到煩倦,他問文君:如今的日子怎么打發排遣?我也曾在繁華的京都冶游,倚紅偎翠的日子過去之后,一切空空不復返。料想你我一樣,如今都是魂欲銷、腸欲斷。新涼時節,客舍孤眠,只聽得窗外梧桐在秋風秋雨中打顫。青燈如豆,微光清寒,偏偏又想起了你我那初次相見。
樓閣低矮,珠簾不卷。晚妝殘存,頭飾散亂,淚痕凝臉。人們都說有愁時須借酒澆愁,怎奈我愁太深、那酒力卻太淺。只好寄情于焦琴紈扇。不過千萬不要奏那江上琵琶曲,免得那那荻花楓葉一齊傷感,同訴凄怨。眼望云山萬疊,我的一顆心飛得很遠很遠。
【集評】 近代·俞陛云:“上闋起二句當老去而回憶初逢,則昔年之東京夢華,事皆堪腸斷,況在秋燈客舍中耶!下闋代伊人寫懷,殢酒調琴,藉作排愁之具。結處自感,與‘楓葉’、‘荻花’同其凄韻矣。”(《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秋,39歲的劉過赴四明參加牒試遭黜,失意中與一半老妓女邂逅相遇。二人都是生活的失敗者,共同的失意淪落之感使他們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于是劉過以此詞相贈。勾留青樓朱箔,是古代許多失意文士尋求自我麻醉的常見的方法。詞人一心將身許國,但英雄失路,報國無門,心中痛苦不得排遣,雖偎紅倚翠仍醫治不了心中的創傷。故所寫雖為一段艷遇,卻絕無歡娛香軟之氣。悲涼氣氛,貫穿全詞始終。詞中用典恰到好處,特別是司馬相如和白居易二典,十分切合詞人當時心境,對表現主題起了很好的作用。
上一篇:戴復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歐陽修《踏莎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