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木蘭花》
秋千院落重簾暮,彩筆閑來題繡戶。①墻頭丹杏雨余花,門外綠楊風后絮。② 朝云信斷知何處?應作襄王春夢去。③紫騮認得舊游蹤,嘶過畫橋東畔路。④
【注釋】 ①彩筆:語出《南史·江淹傳》:“淹少以文章顯,晚節才思微盡。……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后多以彩筆代指有文采的詩筆。如杜甫《秋興八首》:“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繡戶:雕繪華美的門戶,多指女子所居。②“墻頭”句:從王禹偁《杏花》:“日暮墻頭試回看,不施朱粉是東鄰”化出。紅杏在墻頭生長,詩人們比它做窺看宋玉的東家之子,可見它的美麗。這句是說,現在經過雨后,杏花的鮮艷更增加了。③“朝云”二句:語出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高唐,夢見一婦人,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且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暮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又宋玉《神女賦序》:“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④紫騮:駿馬。
【譯文】 當年秋千院落,暮色深濃,簾幕低垂。閑來多情,夢筆生花,題詩于伊人門戶。墻內伊人艷如雨后的紅杏花,門外春風吹卷著綠楊飛絮。
伊人一別,音信斷絕,不知如今她在何處?我只有學楚襄王夢中與她相會。連我的馬兒也認得我和她往昔游玩的蹤跡,嘶叫著直尋畫橋東邊路上那熟悉的門楣。(劉揚忠 譯)
【集評】 明·沈際飛:“‘雨余花、風后絮’、‘入江云,粘地絮,’如出一手。”(《草堂詩余正集》)
清·沈謙:“填詞結句,或以動蕩見奇,或以迷離稱雋,著一實語,敗矣。康伯可:‘正是銷魂時候也,撩亂花飛。’晏叔原:‘紫騮認得舊游蹤,嘶過畫橋東畔路。’秦少游: ‘放花無語對斜輝,此恨誰知?’深得此法。”(《填詞雜說》)
清·黃蘇:“首二句別后,想其院宇深沉,門闌緊閉。接言墻內之人,如雨余之花;門外行蹤,如風后之絮。后段起二句言此后杳無音信,末二句言重經其地,馬尚有情,況于人乎?”(《蓼園詞選》)
【總案】 詞人善以感情“外射”于物的手法,來“反照”其內心的悲戚。此詞乃思念歌女小云之作,但一切都沒有實說。上片想其院宇深沉,門闌緊閉,那墻內的小云,如雨余之花,這門外之行蹤,如風后之絮。下片寫不僅是人仍念著舊時的行蹤,而即使是那匹馬,卻也還認得當日的路徑,哀嘶著要重過“畫橋東畔”去——詞人筆下的“物”,都具有這么強烈的“情緒性”,則詞人的多情就更可想見了。馮煦稱小晏為“古之傷心人”,確是道出了其詞“傷心”的內容特質。
上一篇:劉克莊《摸魚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杏花天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