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華
作者: 高海夫 【本書體例】
【原文】:
苕之華,蕓其黃矣(1)。心之憂矣,維其傷矣(2)!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3),三星在罶(4)。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鑒賞】:
《詩序》云:“《苕之華》,大夫閔時也。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異起,因之以饑饉。君子閔周室之將亡,傷己逢之,故作是詩也?!薄多嵐{》與此說同,也認為是“大夫?qū)洺鲆娙忠闹种芏h之”之作。大軍之后,必有兇年,以致鬧到民不聊生的地步,這原是不難想見的,但這首詩卻未必是大夫、將帥一類人閔時傷己之作,因為他們大抵是不會因為食不得飽,以致發(fā)出“知我如此,不如無生”的感慨。細審詩義,本篇當是一位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下層饑民所唱,乃典型的“饑者歌其食”的作品。
前兩章的首二句。皆借苕(tíao)以起興。不過這里的興,乃是以樂景興哀情,不同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夭》)之類的興,帶有明顯的比喻性質(zhì)。苕,蔓生植物,亦名凌霄,夏季開花,花色黃赤。華,即花。蕓其,蕓然,形容黃色濃盛。維其,何其。這位饑者看到凌霄花黃葉青,一片生機勃勃的繁茂景象,遂羨物之盛而嘆人之衰。首章說自己心懷憂苦,多么悲傷;次章更說早知我生如此,還不如不來到這個世界上,語尤沉痛。
不過,前兩章只說到抒情主人公的憂愁悲苦,乃至感到不如不生,雖其不平激憤之情不難感受得到,但這種情感原是緣何而發(fā),是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促使作者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激憤,讀者仍不甚了了。直至末章,方才點明:不僅由于饑餓難忍,更由于饑飽不均。此意回射前幅,方覺全詩原是首尾圓合,前后一貫,主旨亦極突出而鮮明。
第三章首二句,亦比興之義,然頗為朦朧難解。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曰:“牂羊兩句但覺其奇妙,然不能深得其解?!睹珎鳌吩唬骸疇櫻驂炇祝詿o是道也。三星在罶,言不可久也?!对娂瘋鳌吩唬骸蝰t首大。罶中無魚而水靜,但見三星之光而已。言饑饉之馀,百物凋耗如此?!炊f似皆非確義,然《集傳》較近?!彼械健安荒苌畹闷浣狻保J為朱熹《詩集傳》說較近,我們這里亦取朱說。牂羊本頭小角短,但因身瘦,頭就顯得大了。三星,即參星,這里似可泛指星星。羊身瘦小,可見陸上之物的蕭索;罶中空寂,又可見水中之物的凋零??傊黄瑸幕木跋?,那么,人們的饑饉于言外自不難想見。末二句說:人人都可以吃(但吃的是什么,作者沒有說,似乎留給讀者去想象),但能夠吃飽的卻是極少數(shù)的人。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更是作者悲憤之所在。
上一篇:《蘇小小歌》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苦別》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