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元好問·游天壇雜詩》原文賞析
湍聲洶洶落懸崖,見說蛟龍擘石開。安得天瓢一翻倒,躡云平下看風雷。
天壇山是王屋山北峰絕頂,在今河南濟源。元好問于元太宗十年 (1238)八月游天壇,作七絕組詩,此系第八首,詠山中飛瀑。
天壇山的瀑布從很高的懸崖上飛落,墜于澗中響聲雷鳴,很遠便能聽到。“湍聲洶洶落懸崖”是瀑布的寫真,讀者不但能據此想象“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情景,還能夠想象瀑水在澗中化著湍流奔馳的情景。第二句從眼前實景寫到傳說,“見說蛟龍擘石開”。飛瀑自天而降和長流不息,都容易引起古人對龍的聯想,民間關于龍的神話傳說很不少,看來天壇當地也流傳著這樣一個。詩人將傳說揉進詩中,使瀑布具有了幾分神奇的色彩,為詩人進一步展開想象提供了依據。
既然飛瀑是蛟龍擘石造成的景觀,那末水的來源就該是天池了。于是詩人就立刻將它與當時的旱情聯系起來 (原注“時旱甚”),從而生出一個奇想: “安得天瓢一翻倒,躡云平下看風雷。”如果單從字面看,詩人似乎嫌瀑布還不夠壯觀,恨不得倒傾天池,化作滂沱大雨,那時他將站在山頂云頭,平視山下風雷交加的奇觀。這是何等奇特瑰麗的景象,它簡直可以與蘇東坡《有美堂暴雨》“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的詩句比美。然而詩人的用意還不僅在賞景,他的動機主要還在抗旱救旱,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民胞物與的情懷。當然,如果真有這樣一場好雨,他也會站在天壇盡興觀賞的。
上一篇:古詩《袁凱·淮西夜坐》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袁枚·湖上雜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