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佚名
七夕之節,牛女佳期。銀河清淺,玉露微茫。亙鵲橋于長空2,渡天孫于碧落3。閨人乞巧4,文士摛詞5——亦良宵也。
1本文見于明人鐘惺所輯《秘集十五種》,又見于明人衛詠所輯《枕中秘》,作者姓名不詳。七夕指舊歷七月七日之夜,相傳此夜牛郎織女于天河上相會。2亙(gen):通。鵲橋:傳說七夕時人間的喜鵲都匯聚在天河上架成鵲橋,使隔天河的牛郎織女得以相會。3天孫:指織女星。相傳織女星是天帝之孫。碧落:指天空。4乞巧:七夕民俗,舊時女子于七夕供瓜果、穿彩線向織女乞巧。5摛(chi)詞:發抒情思而成詩文。
【析點】 七夕節,大約在我國諸多民間節日中是最具神話色彩的一個。它源于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這一天,終年隔天河相望的一對情侶牛郎織女要踏著鵲橋在天河上相聚。西方有傳統的情人節,七夕節的內含近似于情人節那浪漫的情調,但由于民俗民情之不同,七夕節沒有演化為東方的情人節,卻因為節日的參與者主要是閨中女子而又名“女兒節”。這一天閨中女子用瓜果供奉牛女以祈福,以彩色絲線穿七孔針以“乞巧”;文人墨客自然也不肯放過這個聚會的時機,紛紛以七夕為題材賦詩、填詞、為文。
難得的是明代佚名的作者以極精短的篇幅簡潔而全面,概括又具體地記述這一民間節日。首二句以記述性的語言概寫節日的由來;次二句以“清淺”狀寫銀河,以“微茫”狀寫玉露,繪畫般的筆墨繪出初秋怡人的夜境,鋪設仙人佳期相會、民間歡度良宵的美妙背景。“亙鵲橋于長空,渡天孫于碧落”二句涵蓋了牛女七夕相會的全部內容。這四句看得出化用并擴展了秦觀名作《鵲橋仙》中“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痕跡,因而也就暗含了秦觀詞下句“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歌頌真摯愛情的深意。“閨人乞巧,文士摛詞”二句,從仙境轉向凡塵,涵蓋了人間七夕節的盛況。至此,“功德完滿”,以“亦良宵也”四字收束全文。
古代,以七夕為題材的詩文詞賦很多而本文能以四十個字的短幅將天上地下,仙境人間,自然民俗統統收攏,且寫得似駢似散、詩情文意,確是“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記述民俗民情的佳作。
上一篇:《丁晉公受賜玉帶》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三洲日記三則》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