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在古代,婦女有拜新月的習俗。對月祝禱,訴說心愿。《全唐詩》就收有署名張夫人《拜新月》詩,詳明地記敘了眾女拜月的情景,刻畫了老婦少女拜月時的不同心境。李端這首五言絕句,語短情長,字淺意深,藝術表現(xiàn)較為獨特。它完全運用白描手法,如同電影鏡頭,通過攝取動作細節(jié),準確而婉曲地反映出了主人公幽微的心態(tài)。筆墨簡潔,畫面清新,韻致特勝,令人玩味不已。
“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初看,她似乎原來并無拜月的打算,只是偶見月出,猝然下拜。然而,對她那不加思索的神態(tài)和準確而又連貫的動作略加體會,便知她拜月并非即景生情之舉。她心事重重而又不便明言,因而早就有對月禱祝之想,并暗中不露聲色地做好了準備。所以一見新月初出,四周無人,便馬上望月祝禱;為防別人不期而遇,既沒置案,又不設香,人出便拜,動作迅捷,禮儀簡單。這里,雖沒交代人物的年齡、身份及拜月之因,但從那玲瓏的身影、輕盈的動作中,便知她正值青春妙齡;那怕人窺見而又毫不猶豫的舉措,表現(xiàn)出她心有所懷,異常急切而又嬌羞的微妙心態(tài),刻畫準確,細膩,十分傳神。
那么,她有什么心曲?“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細語”二字,用得很妙。它通過喃喃的悄聲低語,寫出了主人公內心豐富的隱秘,寫出了她拜月的至虔至誠,癡情一片。但細語對月,人難耳聞,作者也無法寫出。然而那情思卻從最末一句“北風吹裙帶”的景中隱約地透出。中國季候,只有秋冬吹北風,從詩中描繪來看,此處的“北風”正是秋風。深秋,天氣蕭瑟,草木凋零,最易令人感傷。無疑,主人公心頭籠罩著的也是一層愁云。也許,她是一個深宮美人,見秋風起,害怕自己如同團扇見棄,心中無比哀傷;也許,她是一個懷春少女,秋實結子,渴望能與心愛的人兒早結鴛鴦;也許,她是一個婉麗少婦,親人戍邊,盼寒衣早到夫身,滿懷平安早歸的期待。總之,雖未明言事情源出,但是感情的基調還是可以把握的。它既是深深的愁怨,又是真切的祈望。
此詩運筆,純系白描,使其隱秘處仍舊隱秘,細節(jié)處唯見細節(jié)。但由于作者筆墨嫻熟,能于實處見虛,虛中有實,因而情思深長,意境悠遠,韻致淳厚。使其心曲畢呈,倩影如見,使一位虔誠、純真而又嬌嫩羞澀的青年女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吳逸一在《唐詩正聲》中說:“樂府貴渾厚,此閨情中之幽細者。”幽細而能傳真,正是此詩特殊而又可貴之處。
上一篇:皇甫冉《秋怨(二首之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