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隱者《五言詩·答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太上隱者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原詩今譯】
我偶然來到了老松樹下邊,
高枕著石頭,逍遙地睡眠。
山中從來沒有什么歷日啊,
暑往寒來,不知歲月時間。
【鑒賞提示】
讀這首詩,一如看行云流水自曠野山谷穿行,若行若止,若聚若散,若順若折,全任它順其自然,它自己既不拘限自己的形態蹤跡,亦不在乎別種事物的生生息息,你更是無法挽留它,亦無法改變它,倒是讓人懷了略微企羨的心境追想它的自由、散淡。《答人》境界如是。
作者自稱“太上隱者”,想來必是懷遁世棄塵之心,放足山野,飄然無跡。故這首詩所呈現給我們的,絕非對原有的客觀事物的敘述,而是經過內心加工了的即“主觀化”了的事物的體現。“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與其說是對一種行為的淡筆描述,還不如說是對一種心境、一種襟懷的自然流露。作者原意不在告訴你他的松下眠石這件事本身,而在于向你傳達他對自己來去飄忽、散漫無拘、清靜無憂生活的特殊體驗,他的悠然,他的任性。而“山中”果真“無歷日”,寒來暑往不知年嗎? 可知作者不光自身的行為方式達到脫俗境界,甚至對宇宙間永恒的時間概念亦臻于一種超然的地步。所以,整首詩所寫的可謂既是一個客觀世界的再現,更是一個主觀感覺中的世界的表現。作者把這種境界表現得超越玄著,出塵飄逸,很有些令人觀野鶴閑云悠然而來飄然而去的況味。
上一篇:劉翰《七言詩·立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韋應物《五言詩·答李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