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舟》唐山水詩鑒賞
張子容
無云天欲暮,輕鹢大江清。
歸路煙中遠,回舟月上行。
傍潭窺竹暗,出嶼見沙明。
更值微風起,乘流絲管聲。
永嘉江是浙江境內一條景色秀美的河流,歷代詩人為它寫下過許多優美的詩篇。六朝詩人謝靈運就在這江中的一個小島上吟出了“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登江中孤嶼》)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此詩作者張子容與孟浩然友善(孟有《永嘉別張子容》詩),《全唐詩》存其詩1卷,多為山水紀游之作,其中以《泛永嘉江日暮回舟》為最佳。
作者日暮泛舟永嘉江,此時正值天高無云,他乘著畫有鹢鳥圖案的輕舟(鹢是古書中常提到的一種近似鷺鷥的水鳥,輕鹢指前面繪有鹢鳥的小舟),在清澈見底的江上行駛,該是多么賞心悅目啊。天色已暗,應該回舟歸去,暮靄降臨,炊煙四起,籠罩著兩岸和江面,使人感到回程似乎有些遙遠。但見一輪皓月倒映在明凈如鏡的江心,這輕舟好象在銀白色的月亮上徐行。不時江邊又出現一篁幽竹(潭,此處讀作xún,指水邊),停船一看,只見枝繁葉茂,連月光也透不進去,竹林深處顯得那么寂靜幽暗。再往前行,又看見那江中小島上被浪花沖洗過的沙礫,在月光下閃出點點微光。此時此際,忽有陣陣微風吹來,江面上泛起層層漣漪,輕舟短棹,乘流而駛,更聞遠處絲管聲聲,與水流之聲互相應和,顯得格外動聽。讀完此詩,我們仿佛隨著作者一道泛舟永嘉江,領略了一番那里的美景。
此詩首句“無云天欲暮”,系化用陶淵明詩“日暮天無云”(《擬古》其七)。“欲暮”,謂將暮而未暮。第二句再入題寫泛舟江上。正因為“無云”,“欲暮”,所以還能見出 “江清”。第三句從“煙中”見出是傍晚之景,承首句“日暮”。第四句點明“回舟”。“月上行”承上第二句,進一層寫江水之清。這一聯寫出了景色引發的心理上的感覺。第五句寫暮色深沉之中,月光照在竹林上的特有景象。這句未提月色,但與第四句之“月”相關,因為無月則四處皆暗,唯其有月,竹林深處才會顯得暗黑。第六句“出嶼”又點出 “回舟”,“沙明”亦是夜幕中月光映照的結果。這一聯主要從視覺上寫景物特征。最后兩句寫晚風送舟,在絲管聲中歸去,是從聽覺上著筆。這樣,全詩每一聯都緊扣詩題寫暮色和江上回舟,因上而生下,因前而有后,錯落有致而又章法井然,給人以流利而又凝煉的感覺。
清人賀裳曾稱許“歸路煙中遠,回舟月上行”一聯“甚肖孟(浩然)氏意態”(《載酒園詩話》又編)。其實不光這一聯如此,當我們讀到“輕鹢大江清”、“回舟月上行” 時,就會想到孟詩“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讀到“傍潭窺竹暗”時,就會想起孟詩“石潭窺洞澈” (《西山尋辛諤》)。而全詩以生動逼真的刻劃,從視、聽和心理感覺上描繪出一種引人入勝的優美境界,又的確有孟浩然山水詩的韻味。
上一篇:謝惠連《泛南湖至石帆》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羊士諤《泛舟入后溪》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