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翰《七言詩·立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劉 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原詩今譯】
小烏鴉啼散在皎潔的月夜,
扇中風吹逝了枕上的悶熱。
睡起來尋秋聲呵無處尋找,
明月朗照滿階的梧桐樹葉。
【鑒賞提示】
這是一首覓秋詩,抒發了詩人略帶惆悵的閑適情趣。首句 “乳鴉啼散玉屏空” 以概括的手法寫立秋之夜的景色。初春,鴉棲樹上,開始筑巢、孵化幼雛,“乳鴉”,指當年長成的、羽毛初豐的小鴉。詩中以此象征節令的變更和秋天的來臨。“玉屏空”,指月光似水,把夜空洗映得像玉屏一樣潔凈明亮,具有整體形象。“啼散”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夜深人靜,偶爾傳來一兩聲鴉啼,劃破了玉屏般的天空。二是突出了鴉聲的響度和傳播的廣度,側面襯托了夜靜。三是詩人夢醒的原因之一。此句采用以動破靜,以動顯靜的藝術手法,從氣氛上渲染出秋天蕭索的特點,它與末句“滿階梧葉”的實景相呼應。次句“一枕新涼一扇風”寫詩人對秋意的感覺。用“一扇”形容對秋風的體驗,真是具體、形象,詩人的用詞似乎十分吝惜,但表情達意卻很準確。一陣涼風吹散了枕上的濕熱,使人頓覺清爽、舒適。到此,詩人的睡意完全消失了。涼風是詩人夢醒的又一個原因,它為詩人睡起,興致沖沖地出門覓秋作好了充分的鋪墊。兩個“一”字,看似重復,而實際上自有妙用,一前一后側重不同,前一個強調詩人的感覺,后一個突出秋風的大小和快慢。它們不僅表達了詩人對秋天到來的歡欣之情,而且切中了立秋時節的天氣特征。
三、四句“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寫詩人尋秋的經過和結果。“睡起”一詞包含著詩人豐富的動作性:他靜聽窗外風吹梧葉的沙沙聲,輕披衣衫,出門查看。可秋風好像在同他戲嬉,等尋它時卻又藏得無影無蹤。夜,還是那么寧靜。詩人那一腔的欣喜已化為烏有,代之而來的是一絲難遣的失望之情。就在這時,詩人偶一低頭,在那月光流灑的石階上,看到了滿階的梧桐樹葉。梧葉凋落是秋天的象征,這不是詩人深夜尋覓的秋色嗎?他原應該一掃失望的情緒,面露欣欣之色,可是,詩句中流露出的卻是詩人似乎在高興之余又略帶愁緒。因為凋謝的梧桐葉更容易讓人聯想到悲涼凄清的秋天和隨之而來的嚴冬。
此詩藝術上有三個特點: 第一,詩中句句寫秋不離人,卻從頭至尾未出現一個人字。但我們從聽鴉啼、感涼風、覓秋聲、賞梧葉這一連串的舉動中,處處可以看到詩人的身影。第二,貫穿詩人行動的是一條時隱時現的情緒線。一扇風使他愜意;覓秋未得,心情又變得悵然若失;眼見滿階落葉,滿足中又隱含悲涼之情。這就給閑散、平淡的氣氛注進了變化的情趣。第三,此詩構思新穎,一、四句從聽覺和視覺上寫秋景,彼此相互照應,二、三句從感受和行動上寫秋意,概括而準確。四句詩安排得錯落有致,構成了一個完整、含蓄的意境。
上一篇:張栻《七言詩·立春偶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太上隱者《五言詩·答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