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們》原文與翻譯、賞析
維爾哈倫
是如此可憐的心——
同著眼淚的湖,
它們灰白如
墓地的石片啊。
是如此可憐的背——
比海灘間的那些
棕色陋室的屋頂
更重的痛苦與負荷啊。
是如此可憐的手——
如路上的落葉
如門前的
枯黃的落葉啊。
是如此可憐的眼——
善良而又溫順
且比暴風雨下
家畜的眼更悲哀啊。
是如此可憐的人們——
以寬大而懊喪的姿態
在大地的原野的邊上
激動著悲苦啊。
(艾青 譯)
【賞析】 維爾哈倫是后期象征主義代表詩人之一,但不同于其他象征派詩人偏狹地追求抽象的象征意蘊,他的詩歌創作有堅實的現實生活基礎。城市的混亂、污濁,鄉村的破敗,交易所、貧民窟、銀行家、叫化子、愛情、戰爭……這一切都被維爾哈倫攝入詩中,成為展現當時整個時代面貌的最有說服力的材料。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的有機融合,是維爾哈倫詩歌創作的顯著特征。
《窮人們》是維爾哈倫的一首現實主義成功之作。詩人滿懷深切的同情寫出了窮人們的可憐。但詩人并沒有直接描述窮人們如何窮苦,而是著力突現窮苦在他們身上留下的印痕: 心如 “墓地的石片”,背如 “陋室的屋頂”,手如“枯黃的落葉”,眼如“暴風雨下家畜的眼”。詩人選取的這些喻體多么準確,又含有多么豐富而深刻的含義啊! 墓地、陋室、落葉、暴風雨,這些意象不僅給人以沉重的感覺,而且讓讀者能直覺到窮人們命運的悲慘。維爾哈倫是一個塑像大師,盡管他只描畫了心、背、手、眼,卻使我們感受到一個歷盡人生辛酸、生活無望而又不得不溫順地忍受一切的窮人形象,這個形象是感人的,也是對那個社會的有力控訴。詩的末節宕開筆墨,進一步加深了主題,寫出了如此受著悲苦的人之多;在詩的境界上也更加開闊,并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效果,使人能直覺到那悲苦的可怕與無處不在。
充分運用比喻是本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全是通過比喻來描畫窮人形象的,詩人展示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或一群窮人形象,而且也有與窮人生活密切聯系著的“基地”、“陋室”、“大地的原野”。不僅喻體選用準確,詩人還通過喻體的具體化來豐富喻體的蘊含,如“墓地的石片”是灰白的,又有 “眼淚的湖”襯托,“陋室”是建立在海灘上的,“落葉” 是門前、路上的。“灰白”、“棕色”、“枯黃”等色彩本身也如同“石片”、“屋頂”一樣具有特殊的含義——也就是廣義上的象征意義。
五個詩節都采用了相同的詩句結構,每一節均以 “是如此可憐的……”開始,鏗鏘有力,如鼓槌不斷敲打在讀者心上,有振聾發聵之效果。詩的節奏短促,詩句簡潔、質樸而又不失凝練、深沉,這些都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
上一篇:《秦淮雜詩(其一)》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