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王風·君子陽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①其樂只且!②
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③其樂只且!
【注釋】 ①君子:指貴族男子。陽陽:快樂得意的樣子。簧:笙類樂器。由:用。房:房中之樂。②只且(ju拘):語尾助詞,表贊嘆。③陶陶:義同“陽陽”。翿(dao到):亦名翳,古代用彩色羽毛編成的舞具,用于羽舞。敖:通“遨”,游,指宴飲游樂之舞。
【譯文】 老爺自得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起房中的樂章。啊,多么快樂歡暢! 老爺自得樂陶陶,左手舉羽毛,右手招我跳起宴游的舞蹈。啊,多么歡樂美妙!
【集評】 《毛詩序》:“《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四)
宋·朱熹:“此詩疑亦前篇(《君子于役》)婦人所作。蓋其夫既歸,不以行役為勞,而安于貧賤以自樂,其家人又識其意而深嘆美之。皆可謂賢矣,豈非先王之澤哉?或曰《序》說亦通,宜更詳之。”(《詩集傳》卷四)
清·姚際恒:“大抵樂必用詩,故作樂者亦作詩以摹寫之,然其人其事不可考矣。”(《詩經通論》卷五)
清·方玉潤:“此種詩亦可無俟深考。蓋三代賢人君子,多隱仕于伶官,以其得節禮樂,可以陶情淑性而收和樂之功。故或處一房之中,或侍遨游之際,無不揚揚自得,陶陶斯詠,有以自樂。其樂而何害其為賢也邪?然為國而使賢人君子處下位,不欲居尊以任事,則其時勢亦可想知,此詩之所以存而不削歟。”(《詩經原始》卷五)
今·陳子展:“今按:《君子陽陽》,樂官遭亂,相招以卑官為隱,全身遠害之作……此詩蓋為君子之僚友所作……《論語·微子》篇云:‘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漢,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此謂春秋末年魯國樂工逃散,或旁適他國,或逃入河海,可以推知此一代逃避現實之樂官早有其人,《簡兮》、《君子陽陽》亦可證也。”(《詩經直解》卷六)
【總案】 周室東遷,禮崩樂壞,卻正是禮樂的解放。當它那莊嚴古板的教化面孔上,逐漸漾起了敦睦人倫、娛悅性情的親切微笑時,才開始有了“樂”的內涵。詩中的“君子”與“我”,究竟是貴族老爺,還是樂官舞師,都已難以確證;但他們這時似乎都已忘記了身份,不分彼此,無憂無慮,相招奏樂,互邀共舞,完全沉浸在歡歌狂舞的快樂之中。他們是參透了人生,要樂以忘憂;還是覺得人生至樂,要縱情品味?總之,一聲“其樂只且”,是那樣由衷,那樣酣暢。這就足夠了。《詩序》的“閔周”說,在某種角度上,還不無合理之處;而朱子“疑亦前篇婦人所作”云云,連他自己都舉棋不定,我們就更不知其所以然了。
上一篇:詩經《國風·鄘風·君子偕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選十一首)·嘉會難再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