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言詩·秦州雜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杜甫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候火云峰峻,懸軍幕井干。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筑壇?
【原詩今譯】
西北的戰事從未止息,特別是鳳林關,
人嘆魚海地區行路難,因為戰塵迷漫。
升騰的霧中透著光亮,那是烽火狼煙,
敵困擾呵,壯烈的孤軍遭受水竭井干。
烽火滾滾連西天呵,多么壯闊的場面,
皎潔的圓月劃過北庭地帶,色冷光寒。
邊城的老邁人喲,常懷念飛將軍李廣,
什么時候呀,才商議建造拜將的高壇。
【鑒賞提示】
《秦州雜詩》是杜甫在唐肅宗乾元二年 (759),棄官華州,前往唐朝的西邊重鎮秦州一帶時所作的。秦州,即今甘肅天水一帶。《秦州雜詩》是一組五言詩,共二十首,這里選的是其十九。這一組詩里,詩人主要記載了秦州一帶的山川、民俗,也表現了他對唐朝西邊防守的擔憂。
首聯中的鳳林、魚海,都是唐朝西疆的地名,在這里均屬泛指,指大唐的西面邊鎮。“戈未息”“路常難”,是指唐朝的西邊因戰火不停而造成的交通困難。“戈”在這里,以武器代表戰爭。首聯泛泛說起西鎮戰事。
次聯緊接著具體地描寫西線戰事的白熱化程度。報警的烽火高聳入天,與此同時,深入敵后受困的孤軍正遭到嚴峻的考驗——沙漠中斷水。次聯中的“云峰”承上聯的“戈”,均指戰爭;而“懸軍”與“路常難”意脈相承。
第三聯寫的是戰爭中的邊塞秋景。從西邊吹來的勁風,穿行過沙漠,卷起滾滾黃沙,似乎整個西天都在震顫,何等雄壯遼闊! 而在深夜,清冷的月光照著大戰之后的北庭,又是多少的凄涼悲愴!這一聯境界闊大,格調蒼勁、沉郁,兼而有之。
第四聯中,詩人說出了他的心愿——也是邊境人民的心聲:“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什么時候朝廷才重新起用受廣大戰士愛戴的一代名將郭子儀,使混亂不安的邊境得到安定,使流離失所的邊境人民重新安居樂業呢?
乾元二年,也就是詩人在秦州的這一年,魚朝恩等宦官陷害大將郭子儀,將之罷官閑置京師。郭子儀乃是唐軍的統帥和靈魂,他的罷職,對唐軍的安定團結及作戰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對平定安史之亂以及邊境安定無疑是重大的干擾。詩人雖然身在秦州,卻從未忘記天下,這首詩就是針對這一事件而發的。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杜甫的詩歌之被譽為“詩史”,的確名不虛傳。
上一篇:劉禹錫《五言詩·秋風引》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牧《七言詩·秦淮夜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