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原文】
去年元夜[1]時,花市[2]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3]袖。
【注釋】
[1]元夜:元宵之夜。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密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2]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
[3]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四十歲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喪父,家境貧困,但他學習刻苦,為人正直,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進士,后官至參知政事。歐陽修不但是北宋初期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而且也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在散文、辭賦、詩、詞等領域內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散文方面,他是宋初古文運動的領導者;在詩詞創作方面,他的詩作清新自然、平易雅正,大多描寫愛情或思鄉之情,抒發個人的情懷,既有南唐余風,又開宋調新聲。有《六一詞》,見《六十家詞》本,又有《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三卷及《醉翁琴趣外篇》六卷。
【賞析】
這是歐陽修的一首小詞,過去曾被羼入朱淑真詞中,前人已證其誤,不再贅述。詞在歐氏的文學創作中,雖不占主要位置,但從當時詞壇看,他卻和晏殊同處于領袖地位。他們的詞,繼承了南唐馮延巳的傳統,以“清切婉麗”為特色。而這首小詞,在“清切婉麗”中,卻顯得平淡雋永,別具一格。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相同節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戚的愛情故事。
上闋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起首兩句寫去年元宵夜的盛況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仿佛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于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著悲劇發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一年過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濕衣衫。“淚濕春衫袖”一句是點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泄出來,飽含辛酸蘊藏無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全詞以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于記誦,因此流傳很廣。此詞的藝術構思近似于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贊譽之高。
上一篇:潘閬《九華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皮日休《西塞山泊漁家》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