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五言詩·寄左省杜拾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岑 參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薇。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原詩今譯】
你我是聯(lián)步朝廷丹陛的同僚友好,
卻被那中書、門下兩省分作西東。
早晨,隨著宮中的儀仗同拜君王,
罷朝后又把御爐的香氣帶回府中。
你我已經(jīng)華發(fā)如落花一樣的無用,
卻羨慕人家如鳥飛青云官高爵榮。
說圣朝無闕事,那盡是虛言隱諱,
我勸你阿,少諫諍求個晚年安寧。
【鑒賞提示】
這首詩大約作于乾元元年(758)。當時,幾乎使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傾覆的“安史之亂”剛剛過去,作者從塞外東歸,在杜甫等人的舉薦下被任命為右補闕。此前,岑參和杜甫的關系就一直很好,在這首寫給杜甫的詩中,作者不僅以深沉真摯的語言暢敘了兩人的情誼,而且還流露出對時政的關心和不滿。從而使兩人的友情有了更不平常的意義。
詩的前四句主要寫作者與杜甫的友情。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薇。”這個句子看起來十分平常,但表現(xiàn)的意思確實是很深沉的。“聯(lián)步”即“同步”。既然每天都要“同步”去朝拜圣上,還要專門寫詩寄贈,可見交情非同一般,此其一也。本來,“聯(lián)步趨丹陛”,兩人的關系已非常親密,但偏偏卻要“分曹限紫薇”——即被東邊多植紫薇花的中書省和西邊的門下省分開,不能同在一起互相傾訴衷腸,這無形中又寫出作者的遺憾來。而這遺憾既不是遠在天涯海角不得相見的遺憾,也不是近在咫尺不得相見的遺憾,而是連同朝聽政時也不愿分開的遺憾,由此更見出作者與杜甫的關系密切,此其二也。我們再來看詩的三、四句。本來,詩的首聯(lián)中已有了“聯(lián)步趨丹陛”句,為什么作者這里又寫“曉隨天仗入”呢?細細揣摩這句詩,它除了重復上句文意,進一步寫出二人形影不離的情誼外,更主要還要寫出兩人的生活:雖然各自都身為諫官,但在這種所謂的“圣朝無闕事” 的情況下,只剩下庸庸碌碌的混日子的份兒了:早晨一起隨著那威風凜凜的皇家儀仗隊同拜君王,晚上又一起把皇家御爐的香氣各自帶回家中。這樣,作者雖然表面上仍然在不露聲色地寫他與杜甫的友情,歌頌皇家的威儀,實際上已經(jīng)流露出他和杜甫兩人都不被皇家重用的怨望之情。這種怨望之情,既是他們情重如山的基礎,同時也系連著他們對國家命運和前途的關切,絕非一般的卿卿我我之輩可比。
我們再來看詩的后四句。既然他們一起為官的生活是那么令人失望,所以產(chǎn)生“白發(fā)悲花落”,即哀嘆自己華年已逝、無所作為的感情就是很自然的了,只是這種感情由岑參寫出來,更容易引起杜甫的共鳴罷了。而“青云羨鳥飛”句頗耐人尋味,它和“白發(fā)”句對,既可以做表面的理解,認為岑參仍然是感嘆人生易逝,由鳥的活潑可愛而想到人的衰老;同時又暗示了這樣一層意思: 我們這些正直的人已經(jīng)像落花一樣無用了,而朝中那些奸佞小人卻像鳥飛青云一樣輕而易舉地取得高官厚祿,為皇帝所重用。因此,句中的“羨”字雖然在字面上當“羨慕”講,但它卻是正話反說,其內(nèi)涵是很深刻的。正因為如此,“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也就更不能當做一般的話來理解了:圣朝難道真的“無闕事”嗎?且不論“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的千瘡百孔、難以治愈的傷疤,且不論當時土地兼并、藩鎮(zhèn)割據(jù)的危機正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形成,僅就那些春風得意的“青云鳥”們橫行朝中,被皇帝重用這一點來說,就足以使身為右補闕的岑參和身為左拾遺的杜甫感到自己沒有能盡到 “拾遺補闕” 的責任了! 因此,這句話同“青云羨鳥飛”一樣,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圣朝” 的歌頌,實際上仍然是充滿悲憤和無可奈何之情的反語。而“自覺諫書稀”一句,既把話說得委婉到了極點,又把自己那種只好隨份守時,對于“安史之亂”后的殘破局面無能為力的心情寫到了極點——作者把這么多的 “潛臺詞”全部寄給了 “左省杜拾遺”,恐怕當時也只有他的這位好友才能解得其中“三昧”吧?
上一篇:李昂《五言詩·宮中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韋應物《七言詩·寄李儋元錫》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