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越調] 天凈沙
張可久
魯卿庵中
青苔古木蕭蕭,蒼云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
【鑒賞】 魯卿是張可久的一位友人,是隱居山中的一位隱士。此曲通過對魯卿隱居環(huán)境的描寫,贊頌了他的高潔和脫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名為《魯卿庵中》,作者自然先從魯庵寫起。魯庵位于何處呢?它位于那遠離人群的深山之中,那里四周長滿了青苔,參天的古木挺拔屹立,直插云霄。遠處的青山位于白云綠水之中,白云繞山,白云也變成青苔之色,綠水相伴,綠水更顯碧透明凈。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在藍天白云之下,在叢叢紅葉掩映之中的那座簡樸的小房,就是魯齋。這里作者沒有寫魯君其人,但通過這些魯庵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我們已經了解到魯卿的人品。蒼苔、古木表明人跡罕至,古木、蒼云、紅葉又體現出古樸、悠然與明凈。能終日與青山綠水相望,與古木紅葉為伴的人,當然非一般俗人,顯然是一位優(yōu)雅高潔、超凡脫俗的隱者。隱居深山,與世隔絕,有誰曾到?作者巧妙地以一個問句引出了自己,稱自己為“探梅人”。顯然此處的梅是喻指隱居的友人魯卿。正因魯卿人品高潔,所以才以清新高潔的梅相稱。自己不畏路遙,一路行來,經過溪橋,前來探訪友人。這個交代一方面表明了作者與魯卿間的深情厚誼,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歸隱是張可久曲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此曲借寫友人的隱居生活又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曲。此外,此曲動靜結合,畫面感強,寫人卻又不直接從正面寫出,而是通過寫人物居住的環(huán)境從側面來展現,作者情感的表露也很委婉、含蓄,這也是張可久曲作的一貫風格。
上一篇:喬吉·[越調]天凈沙·即事|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吳西逸·[越調]天凈沙·閑題|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