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五言詩·送鄭侍御謫閩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高 適
謫去君無恨,閩中我舊過。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東路云山合,南天瘴癘和。
自當逢雨露,行矣慎風波。
【原譯今詩】
你遠謫荒瘴,不應該怨恨縈心,
朋友,我曾經是去過閩中之人。
到閩中大概很少見到遠旅雁陣。
深夜,聽到的都是哀傷的猿啼。
閩東的山路,到處是云昏嶺峻,
閩南住久了,瘴癘也不必心悸。
朋友,你一定逢赦,恩沾雨露,
珍重呵,風波之險,路上當心。
【鑒賞提示】
這是一篇送別之作。侍御,即侍御史,官名,屬于御史臺,鄭侍御,不知其名字。從詩題看,他是高適的朋友,因罪被貶謫于閩(今福建省境內),高適寫了此詩送他。
詩的首聯兩句從貶官一事說起,安慰朋友不要傷懷過度,并且說自己從前也曾去過閩中。中間兩聯共四句,即上承“閩中我舊過”而來,向這位朋友如實介紹那里的荒僻而艱苦的環境。其中,頷聯的“大都秋雁少”意思是說北方的大雁到了秋天飛到南方過冬 (傳說只飛到今湖南省境內的衡山回雁峰即不再南飛),但在閩中這樣遙遠的地方,大約也很少見到它們。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王詐言蘇武已死,漢朝乃托稱蘇武于雁足系書傳至漢朝,匈奴無法推辭,只好放蘇武回國,故后世又以“雁書”作為書信的代稱。因此,“大都秋雁少”一句亦含有地處偏遠,消息閉塞之意。下句“只是夜猿多”暗用酈道元《水經注·三峽》中所引民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意,以猿聲哀鳴表現夜間之凄涼孤寂,令人傷感而可怖。“東路……”“南天……”二句連讀,言一路都是崇山峻嶺,云霧繚繞莫要說起,而且還有山林中的毒氣(瘴癘)時刻會侵害人身,危及生命。“合”“和”二字,其義不同。上句的“合”字有合攏、合會等意,“云山合”即云與山相聚相連,亦即云霧籠罩山間的意思。下句的“和”讀作hè(賀)音,本意是“跟著唱”。“瘴癘和”是說南方那種瘴癘之氣也會跟著“云山合”的陰暗環境一起來助紂為虐,加倍地害人。總之,這四句分別從消息斷絕、孤單凄涼、遠行艱難和危險可怕等四個方面說明閩中一帶確實是個十分艱苦的地方。
朋友間需要的是關心,特別是當對方遭受挫折、身處逆境的時候尤其應該如此。這位鄭侍御到底因為何事而被貶逐遠方,我們不得而知,高適對于朝廷的這個處理也并未明確表態。他只是作為一個曾經到過閩中的人,老實地告訴這位朋友,要打起精神去迎接這種苦難。尾聯的 “自當……”“行矣……”二句是前六句的必然落腳點。“逢雨露”是將皇帝的恩澤比作雨露滋潤萬物,說對方定會得恩赦,早日返回京師的。因為環境太艱苦了,英明的皇帝一定不會讓你在那里受一輩子罪的呀!“自當”二字是自然應當的意思,上承前文,推想而來,從而給朋友的沉重陰暗心理上送去了一線光明,一絲希望。下句回到此行上,叮嚀他,祝福他一路保重。
這首詩寫了對朋友的安慰、忠告、勸勉和祝愿之意,語氣和緩、態度懇切,表現了朋友間綿綿不盡的情誼,頗有些人情味兒。在到處都是爾虞我詐、趨炎附勢的封建官場里,這一點還是可貴的。
上一篇:明世宗《七言詩·送毛伯溫》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昌齡《五言詩·送郭司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