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古人論詩,有“郊寒島瘦”之說。賈島由僧還俗,仕途并不得意,直到晚年,才做到一個小小長江主簿。早年枯寂的禪房生活在他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記,使他慣于用冷漠淡泊的眼光看待現實。從他現存的詩歌看,雖然也流露出一絲半點求仕不遇的苦悶,但更多的則是寫清冷凄涼的山光水色,有意或無意地流露出逃避現實的心境?!端奚剿隆繁銓儆谶@一類詩。
這首詩寫詩人從范陽至京洛途中,在一座山寺借宿時的所見所聞。首聯“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點明此時的季節和山寺的地理環境?!昂北砻鬟@是萬木蕭條、寒氣侵人的秋末冬初。瑟瑟寒風中,落木蕭蕭,起伏連綿的山巒一片肅殺之景,起句為整首詩定下一個凄冷的音調?!熬珡]”即精舍,寺院的異名。寺廟高居山頂,門對群山,自有一種孤高靜潔之氣。當中兩聯寫山寺之景。頷聯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著眼于夜景,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賈島“愛深夜過于愛黃昏”,因為夜的靜寂能讓人從中體味到佛家清靜的禪境。山中的夜晚更顯清寒冷寂,夜空中寂寥的寒星透過稀疏的樹枝、閃爍著慘淡的光芒; 一輪明月在夜空中默默地移動,穿過縷縷無聲的白云。疏木、寒星,襯托出山川萬籟俱寂、靜絕塵氛;肅穆的月輝,更增添了山寺的莊嚴神秘。頸聯承接頷聯:“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鄙下撌菍懩恐兴姡寺撌菍懶闹兴肌K聫R建于如此高峻的山峰之上,若非虔誠拜佛之人是不會前來的,故曰“人來少”。就像青松高聳,拙翔之鶴難躍其上,而只會孤鶴獨舞一樣。詩人實際上在贊美山寺的超脫潔凈。賈島詩中寫境往往不是寫實,而是寫心,外境只是主觀世界的依托,是它的比喻和象征。中間兩聯的詩境突出清幽寒凈,這亦是佛教禪宗倡揚的精神境界,詩人是將對禪意的體悟化作了藝術形象。佛教禪宗重視現世的內心自我解脫。佛教徒的生活閑適,但又清苦; 高雅,但又寂寞。佛教徒們以這種虛空清凈、淡泊無為的生活,作為自我內心精神解脫的途徑。他們崇尚清凈的本心,也欣賞幽深玄遠、清靜凄寒的環境。賈島雖由僧還俗,但心底仍深埋著佛教禪宗人生哲學和審美情趣的種子,因而在詩中經常表現出這種禪意禪趣。尾聯“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贊喟寺中的老僧斬斷塵緣,六根清凈。未聞世事,并非說孤陋寡聞,而是贊美老僧修行于清幽雅靜的環境中,已進入了身心俱忘的佛家最高境界。
《宿山寺》意境清幽,色彩素淡,節奏閑適舒緩,感情平靜恬淡,語言也十分流暢通俗,可謂禪詩中的佳作。
上一篇:禪詩《宿僧院》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宿建興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