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五言詩·送別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出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陳子昂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
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平。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原詩今譯】
在金風退暑的秋天,正好作戰用兵,
白露之后啊,朝廷的官兵開始出征。
王師抵御外侵,不是為了恃強好戰,
你這班從征之人呵,打仗應當慎重。
甚囂塵上的敵人,大規模侵犯南來,
我軍將一舉破北平,如秋風掃落葉。
萬不能敗北丟失盧龍呵,此次東征,
待凱旋歸來之日,在麒麟閣里存名。
【鑒賞提示】
盛唐之詩之所以能給人以一種氣象宏大、神韻飄然與蓬勃向上的精神感受與藝術感染,其主要原因就是詩人們幾乎無不希圖建功立業并能用老辣高超的手段寫出這種時代精神和實際取得的燦爛功勛。陳子昂是這些方面的開創性代表人物之一,本詩可說是他建功立業思想和開創性風格的一個具體表現。
本詩又名 《送別崔著作東征》,系為送別詩人的朋友崔融從征而作,所以前兩句首先就點明了題意。“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是說白露過后,正當秋末氣候肅殺之時,天子派梁王領兵出征還不服王化的地方。金天,秋天,點明出征的“季”節。方肅殺,正酷烈蕭索,指出氣候狀況,以說明出征之時近冬。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指明出征時的節氣界限。專征一詞,既點明了出征之事,又說明了出征的目的,因為古代所謂專征指的是征伐那些不服天子教化的地方。首聯既說明出征的時間,也就指出了送別的時間。這兩句所渲染的肅殺——冷氣森然、草木光禿、天地瑟瑟的氛圍,還造成了一種主戰的氣象,容易激發人的感想萬千的送意,也起了引發下文的重要作用。
“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兩句,首先在于繼續說明出征的目的是“非樂戰”,不是顯示武力、好戰殺人;而只是為了征服野蠻、安定邊疆;其次表明送崔融從征的本意,要因于目的而慎用其兵,叮囑中見出送別的深情厚意。王師,天子的軍隊。之子,你們這些人,是對崔融等的敬稱。佳兵,原指武器,古代習用為“好用兵”之義,此指用兵之事。語出《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平” 兩句一變上兩句的奉勸之言而轉成勉勵之語,表明了送別出征的正面意思,即要打敗猖狂的進犯之敵。同時又寫了出征的原因(海氣侵南部)和具體目的 (掃北平) 及對出征必勝結果的預料 (邊風掃北平)。因二句詩寫得氣勢磅礴,所以敵愾之心、英雄之氣,不禁要被激發,使得落到了具體事上的送意顯得豪邁超拔,抖擻有力。同時,與頷聯結合,說明了詩人對戰爭的正確態度,即既要“慎用兵”,反對窮兵黷武;也要“邊風掃”堅決捍衛祖國。因為敵人是“海氣侵南部”呵!兩者一點也不矛盾。海氣,注釋各異,以“海的氣勢”之說為妥,是說入侵之敵規模大、氣勢盛。南部,指北部邊疆,在入侵之敵的南邊,故云。邊風,邊塞強風,比喻我軍實力強盛。北平,北方邊境要塞,今河北盧龍,此泛指北疆之地。掃北平,指消滅北疆入侵之敵。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莫賣,隱含的是詩人語重心長的“不要戰敗”之意,可謂清醒的送別之辭。盧龍塞,古關名,在今河北遵化境內。麟閣,即麒麟閣,漢武帝所建(一說為蕭何所建),漢宣帝時在其內畫了霍光等功臣之像,后作為表彰功臣之地。這兩句又一變,先表示了告誡之意,后表示了祝愿之心。“莫賣”句上承頷聯,既成回環照應之勢,又見反復關切之意,表現了詩人送別之情的豐富和深厚;“歸邀”句則是頸聯和全詩的歸結與深化,表現了詩人送別之意的美好和悠長。
縱觀文學歷史,歷代送別詩多寫的是離愁別緒,中含傷怨,只有唐代的送別詩氣象非凡,意境豪邁,本詩就是其中一例。雖寫送別卻別而無哀,雖有回環但積極向上,不愧大唐精神,讀來別有氣韻,令人振奮。
寫法上本詩還有一些特點。首先是反復更說、往返回環的特點,使得送別之意層層出新,其從出征寫起,終于凱旋的想象描寫,又使得層層新意似盡而無窮。其次是用詞簡練而氣象宏大,如肅殺、海氣、邊風等,或突兀、或雄渾、或剛猛,都很突出。
上一篇:王維《七言詩·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白《五言詩·送友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