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佚名《凍蘇秦衣錦還鄉》原文與翻譯、賞析
【鴛鴦煞】想當初風塵落落誰憐憫,到今日衣冠楚楚爭親近。暢道威震諸侯,腰懸六印,也索把世態炎涼,心中暗忖:假使一朝馬死黃金盡,可不的依舊蘇秦,做陌路看承被人哂。
這支【鴛鴦煞】 是《凍蘇秦衣錦還鄉》 (簡稱《凍蘇秦》) 雜劇的最后一曲,它是全劇的一個總結和概括,盡管文字淺顯平樸,卻很警拔,它突出的只有這八個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從某種意義上看,這實際上是封建時代知識分子共同的感慨,特別是抒發了失意文人的憤懣和牢騷。
《凍蘇秦》 雜劇取材于 《史記·蘇秦張儀列傳》,又雜以民間傳說。作者甚至改變了歷史記載,以突出指擿世態炎涼的主題。如按歷史記載,是蘇秦先為趙相,張儀去求蘇秦,蘇秦故意窘辱張儀,同時暗地使人資助張儀入秦求官。后來張儀成為秦惠王的相國,才明白了蘇秦當日輕慢自己,原在于激勵失意者發憤。那么,雜劇為什么將二人的關系顛倒了呢?說來這種 “張冠蘇戴” 完全是作者表達思想的需要。雜劇的第二折,寫的是蘇秦求官途中病倒,錢財用盡,只得冒著大風雪回家。他的父母兄嫂以及妻子,對他十分鄙視。他忍饑受凍歸家時,父親冷言冷語,嫂不為炊,妻不下機; 更有哥哥蘇大,冷嘲熱諷,語語相逼。蘇秦一氣之下,離家而去。這時蘇秦唱了一支 【煞尾】,正與第四折的 【鴛鴦煞】 形成前后呼應,為了更好地賞析【鴛鴦煞】 曲,不妨先來看第二折結尾處的 【煞尾】:
“盼的是冬殘曉日三陽氣,不信我撥盡寒爐一夜灰。我則今番到朝內,脫白襕換紫衣。兩行公人左右隨,一部笙歌出入圍。馬兒上簪簪穩坐的,當街里劬劬恁炒戚,親爺親娘我也不認得。那其間我直著你手拍著胸脯恁時節悔!”
不必解釋,《凍蘇秦》 的曲詞寫得爽快透亮,通俗自然。家中人的態度使蘇秦發誓要出去做官。他心里想著: 一朝脫白掛紫,定叫家人后悔,他要出一口氣。蘇秦于是去找張儀,不料張儀對蘇秦更是冷淡,竟在冬天里大開門窗,又在 “冰雪堂” 中給蘇秦吃冷酒、冷饅頭,還有冷湯。原來張儀故意激怒蘇秦,待蘇秦一怒而去時,則暗遣仆人陳用,以陳的名義資助蘇秦去秦國求官。作者把家人的冷淡和朋友的輕漫,集中在蘇秦身上,突出了 “逼” 字和 “凍” 字,以利于人物塑造和思想表達。后來明人蘇復之的 《金印記》 傳奇承襲了此劇,索性只寫蘇秦,而無張儀出場了。
“想當初” 二句,蘇秦將為官前后人們對他的態度作了對比,“誰憐憫” 和 “爭相親” 造成強烈對比,很富于戲劇性,說的是人情冷暖。暢道,即正是,如今蘇秦聲名大振,富貴之極,與被家人和朋友冷淡之時相比,已是天壤之別了。腰懸六印,指蘇秦做了六國都元帥。衣錦還鄉,蘇秦并沒有忘記當年的受窘辱,受冷落,他牢記當年自己所發的誓言,也就是 “也索把世態炎涼,心中暗忖”。“假使” 句是說蘇秦離家求官途中,曾因病困臥于客店中,弘農王長者看蘇秦非尋常之輩,曾贈蘇秦金銀衣馬,以資助蘇秦作為求官去的路費。蘇秦想起往日的困窘,看看眼前的崢嶸,不禁感慨萬端。窮途末路之時,也受了些窩囊氣,若馬死財盡,不得腰懸六印,蘇秦仍是老樣子,世人對他也依舊是冷眼相待,甚至還會取笑和嘲諷他。哂,這里是取笑和冷淡之意。總之,蘇秦通過自己境況的改變,洞察到了人情世態的反復無常,因而抒發了一腔憤懣。
此曲不用典故,不施藻繪,平直道來,收到了水到渠成、自然灑脫的藝術效果,可視為元曲中本色派作品的一個較突出的例子。此外,曲詞注意到了前后劇情的照應,緊緊扣住了主題,十分注重人物感情的渲泄,同時又起到了臨末了再點染一筆的作用,臨去秋波,令人余思不絕,咀嚼不盡。
上一篇:《冬青記·憂國》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劉夫人慶賞五侯宴》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