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賦·張衡賦《歸田賦》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鸧鹒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 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鯋鰡。
于是曜靈俄景,繼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據胡刻《文選》本)
《歸田賦》寫作時間與動機,據唐代李善的注釋是:“張衡仕不得志,欲歸于田,因作此賦。”考察《后漢書·張衡傳》,張衡并沒有歸田隱居的經歷,只是說:“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鼻宕鷱堅骗H《選學膠言》認為本傳的這段話就是李善注釋所說的“仕不得志”,因此他說:“歸田之賦,意在斯時?!卑磸埡庠诎驳劢ü庠?121年)四十四歲時遷為公車司馬令(此前已經擔任六年太史令之職),這個職位能接近皇帝,較有權勢。安帝死后,他在順帝永建元年(126年)四十九歲時又復轉為太史令,俸祿雖未減,但當時普遍認為他是被貶職,但張衡卻不以為意,他寫了《應間》來做回答。在序中說:“間者觀余去史職五載而復還,非進取之勢也。唯衡內識利鈍,操心不改;或不知我者,以為失志矣?!薄安傩奈锤摹?,表明當時進取之心尚未泯滅。而且在順帝陽嘉(132—135)時他還多次上疏陳事,針砭時弊,并為順帝賞識,提升為侍中,做了皇帝的高級顧問,“掌侍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順帝經常將他“引在帷幄,諷議左右”。不過當時由于順帝懦弱,閹豎擅權,豪右驕橫,張衡很難有所作為。因而“思圖身之事”,產生了辭官歸隱而遠禍全身之念。《歸田賦》大約也寫于此時,以《歸田》名賦,也是失意抒憤,藉物寫懷,其主旨與《思玄賦》基本同調,即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批判,抒寫了作者對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壯志難伸的苦悶,同時也表達了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和歸返田園從事著述的愿望。
《歸田賦》全文二百十一字,大致分為四部分。自開頭至“與世事乎長辭”為第一部分,總寫歸隱田園的原因。“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說自己雖然長久游宦于京都,卻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時君。出仕本為輔君,現卻“無明略”,不堪勝任,這看起來是自謙自嘲之詞,實則是反語,含有強烈的譏刺意味和隱含著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據史書記載,張衡對名利是非常淡薄的。和帝永元(89—105)年間,郡國推舉他為孝廉,這在當時是出仕的“終南捷徑”,但他拒絕了;公府又多次征召他出來做官,他不愿接受;安帝永初三年(109),鄧太后兄長、大將軍鄧騭“驚其才”,再三征辟張衡為官,但他始終不答應。直到永初五年(111),安帝“雅聞衡善術學”,用公車專門征召,張衡才應召入朝為郎中,后為太史令。于此可見張衡本無意于仕進。不過,一旦出山了,他就盡力而為,除了從事于“術學”即科學研究工作外,還非常關心國事,曾經數次上疏,陳政事,駁圖讖,希望朝廷整頓吏治,簡選人材,推行禮制,抑制奢僭。但當時已“權移于下”,其主張難于實現,因而自嘲自嘆。接著筆鋒一轉,沖出一股強烈的憤懣不平之氣:“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迸R川羨魚、河清未期,都是古謠諺。《淮南子·說林訓》:“臨流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薄蹲髠鳌废骞四暌茇姡骸百购又澹藟蹘缀巍!惫湃苏J為黃河水清是政治清明的標志,有“圣人出,黃河清”的說法,相傳黃河千年才清一次。作者深感人命危淺,要等到政治清明時恐難預期,故此慨嘆自己生不逢世,懷才難遇。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歸田》與《思玄》中曾兩度化用“河清未期”的古諺,這表達了他對現實的絕望?!案胁套又犊?,從唐生以決疑”,是借蔡澤失意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據《史記·蔡澤列傳》載,戰國時燕人蔡澤,曾游歷列國、干謁諸侯,卻無人賞識,后請魏人唐舉相面。唐舉說,圣人是不相面的。蔡澤說,富貴靠我自己去努力爭取,我所不知道的是還有多少年壽,是否來得及。唐舉告訴他還有四十余年。于是蔡澤發憤入秦游說昭王,終于代范睢為秦相。這里是說自己現在的處境雖與當年未入秦的蔡澤一樣,想用自己的才學效世而不被君王賞識。蔡澤從唐生決疑后終于有所建樹,而自己卻仍是窮途失路,難以實現理想和抱負;思想及此,心中不由得郁悶萬分?!罢徧斓乐⒚粒窛O父以同嬉?!闭彛葱?、誠,實在。漁父,古時隱居者的代名詞。王逸《楚辭·序》:“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由于天道實在幽暗,透不出一線的光明,因而作者表示要以漁父為榜樣,“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即超越紛濁的社會現實,遠離塵俗而隱居。這實際上是對現實的否定與批判。
接著,作者從三個方面設想和描繪了歸隱生活的樂趣。從“于是仲春令月”至“聊以娛情”,描寫的是在明麗春景中的逍遙游賞之樂;從“爾乃龍吟方澤”至“懸淵沉之鯋鰡”,表達的是返歸自然后的吟嘯弋釣之樂;從“于時曜靈俄景”至最后,抒發的是追慕古圣賢,寄情于琴書、文章之樂。三者雖各有側重,但卻有明顯的時空聯系,而且都被一種厭棄現實向往田園的感情統攝著,形成一個抒情性整體。首先,作者選取一年四季中最富生機的春景,而且抓住春景中極具特征的典型物象——氣候清平、草木繁茂、百鳥和鳴,精心構織成一幅清新秀媚的風光圖畫,以與世俗社會的紛亂污濁相對照,更使人倍覺田園生活的美好,從而引發欣然游觀的情致。接著,從空間上緊承上文的“逍遙娛情”,先用“龍吟方澤,虎嘯山林”作一比喻性點染,再選用弋獵與垂釣兩件典型的山澤生活情事進行鋪陳,突出地表現了作者超脫世俗約束、追求悠游自得的個性自由的情趣,這與塵世之人受羈絆于名利場,甚至壓抑個性的發展形成一個鮮明的對照。第三方面則從時間上承接上文?!瓣嘴`俄景,繼以望舒”,指夕陽西下星月將出之時。“極盤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兮蓬廬”。老氏之遺誡,指《道德經》第十二章“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意謂過分游樂會惑亂人的心性。悠游整日,樂不思歸,忽感念于老子遺訓,駕車回返家中,轉而寄情翰墨琴書,以抒發人生旨趣?!皬椢逑抑钪福佒堋⒖字畧D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睋犊鬃蛹艺Z》記載,舜彈五弦琴,歌《南風詩》,其辭有“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這里即取“南風解慍”之意,謂從紛雜的世事困擾中得以解脫。作者表示要以周公、孔子為楷模,以時進退,立志著述,宣揚古先王的遺法。其情志之閑逸高雅,態度之從容自然,與世俗汲汲于榮祿的追求,甚至明爭暗斗、爾虞我詐又成鮮明對照。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鋪陳,充分體現了作者高潔的人格,對歸隱生活的熱烈向往和對現實生活的斷然否定。最后二句作結,這既是苦于時政日非、自己無力改變的自我寬解,又表現了超塵絕俗、不以個人的榮辱得失為念,也隱含著對現實的批判。
《歸田賦》是現存東漢第一篇以田園生活為題材、專抒作家個人情懷的完整的抒情小賦。它在體制和藝術上都有獨創,對以后詩賦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首先,它改變了漢大賦體制上的定格。在賦前,沒有散文化的“述主客以首引”的序文,而是開門見山,直接揭示主題;在賦后,沒有“亂以理篇”的結尾,而是意盡便止,毫不拖沓。語言清暢明快,沒有奢華虛浮之病;篇幅短小卻情意盡宜。它又改變了漢大賦以“體物”為主的寫法而重在抒情。雖然,它仍采用了大賦鋪排的手法,但是并不那么揚厲宏衍、侈麗夸飾、巨細靡遺,而代之以清麗精煉的文句、鮮明典型的物象抒發深隱真摯的胸襟。它也有大段的景物描寫,但不像大賦那樣景情分離,“逸詞過壯”,“假象過大”,而能作到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借助想像創造出一個完整優美的意境。例如那段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妙文佳作:“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弊髡咭栽娙说拿翡J和畫家的感覺,只淡淡幾筆便勾勒出一幅清新素雅的山水畫圖,那花草、樹木、鳥兒,無不顯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尤其那鳥兒,上下翻飛,交頸和鳴,無所拘束,逍遙自在,更映襯出山野的寧謐。耽于此境,怎不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呢?作者對歸田生活的殷切向往之情就這樣在寫景之中自然地透出,而且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和充溢著浪漫情調。在語言藝術上,則是通篇駢儷。其句式整煉平齊,而且多用四字與六字句式,其中四字句主要用于寫景,六字句則用來敘事寫情,具有一種形式美;其對仗精麗工穩,而且上下聯非常協調,如:“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如“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鯋鰡”,“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音節語調抑揚頓挫,具有一種音樂美。須知當時音韻之學還未興起,張衡卻能根據自己的創作經驗進行調節配置,于此也可見張衡的藝術匠心。本賦與相如《子虛》、《上林》一樣,被劉勰《文心雕龍·麗辭》贊為:“如宋畫吳冶,刻形鏤法,麗句與深彩并流,偶意共逸韻俱發”,但卻沒有相如那種過分夸飾與堆砌文辭之病,它給后世的駢賦、駢文、徘賦以直接影響。
盡管《歸田賦》還明顯帶有其脫胎的漢大賦的痕跡,但它突破了漢大賦的諷頌傳統的功利目的的樊籬,沖決了宮苑田獵、游觀等傳統題材的牢籠,開始把眼光折向山野田園,表現人的主題,表現對時世、人事、苦樂、生死的詠嘆,給僵化的漢代文壇吹進了一股清新平暢之風。從此以后,抒情小賦便蔚然而興了。因此可以說,《歸田賦》不僅是漢魏六朝抒情小賦的先聲,還是田園文學的開山之作。
上一篇: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戲曲·湯顯祖傳奇《驚夢》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