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選十一首)·晨風鳴北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①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②
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③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④
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⑤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
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⑥
【注釋】 ①晨風:鳥名,即鹯,又名鷂鷹。熠耀:光采鮮明貌。②言:語氣詞。③余:富足,此處當引申為“滿”、“到處”的意思。④玄鳥:燕子。⑤褰(qian千):撩起,提起。⑥瓊樹: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玉樹。
【譯文】 北山樹林鳴叫著的鷂鷹,它飛動的倩影又閃現在東南方。希望我那思念的人兒,雖已是夕陽西下,也不要把帷幕往下放。一輪皓月照著高樓,可以想見樓外的漫天月光也鋪滿故鄉。燕子也似乎會以為白晝又到,雖是夜間,彷佛又可在庭前飛翔。撩起衣襟在路間徘徊,彷徨著不能回歸故鄉,如同浮云般千里飄蕩,誰能知曉我內心是多么悲傷!多么想得到一枝瓊樹啊,借以解脫我那如饑如渴的思念與懷想。
【集評】清·陳祚明:“琢句刻畫古詩。”(《采菽堂古詩選》卷四)
清·沈德潛:“擬詩(按,指這首詩)非不高古,然乏和宛之音,去蘇李已遠。”(《古詩源》卷四)
今·余冠英:“這一首是游子日暮懷歸的詩。詩中以晨風、玄鳥、浮云的遠飛和作者的踟躕衢路、彷徨不歸相對照。”“末二句是說欲得仙樹療治憂愁,和《錄別詩》中另一首‘愿得萱草枝,以解饑渴情’意思相同。”(《漢魏六朝詩選》)
【總案】 沈德潛說這首詩“高古”,是因為它確實是一首漢代的詩,且具有漢詩質實古樸的風格特點。沈氏是提倡古體詩須宗漢魏的。所謂“乏和宛之音”,則是說詩句不夠“溫柔敦厚”,語多直切簡練,正統的儒家詩教束縛了他。其實,這首詩的佳處正在于此,思之切,故言之直,直切而不淺泛,簡練而不簡單,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思鄉懷人的深切情意。
結尾尤耐人尋味。這兩句與上首結句的意思并不相同。上首乃借草名“忘憂”而言,這首是借“瓊樹”指所思念的人的美好。“美人”既不可見,若眼前有一“美物”,也可令人遐想而暫時釋念,是因“瓊樹”而想到人。南朝江淹的《雜詩·古離別》中“愿見一顏色,不異瓊樹枝”,正反用此,是欲見人而想到“瓊樹”。
上一篇:詩經《國風·秦風·晨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唐風·杕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