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昭君怨》原文賞析
恨煞回天無力,只學子規啼血。愁恨感千端,拍危欄。
枉把欄干拍遍,難訴一腔幽怨。殘雨一聲聲,不堪聽!
《昭君怨》,又名《洛妃怨》。這一詞牌的詞,內容一般為志士失意、送別、思鄉、閨怨等,秋瑾此詞則旨在抒發報國無門的幽怨。有的研究者將它系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即作者就義之年。但是,揆度其旨,此詞似寫于八國聯軍侵華之時,即1900年。
是年,秋瑾隨丈夫家居湖南湘潭,雖遠離幽燕烽火,但同年所作《杞人憂》和《感事》等詩,都表現出對祖國命運的熱切關注。由于體裁的區別,同一種愛國深情,訴諸詩則徑陳其“漆室空懷憂國”之恨和“閨人欲負戈”之望,在詞里卻委婉道之。此詞首句的“恨煞回天無力”的“回天”,語出《新唐書·張玄素傳》。唐貞觀四年,太宗皇帝欲興修洛陽乾元殿,為給事中張玄素諫止。魏征嘆曰: “張公遂有回天之力。”在這里,秋瑾并不是想如當年張玄素那樣去勸諫皇上,主要是表達“難將巾幗易兜鍪”的苦惱。在當時,縱然祖國瀕臨危局,一個女子亦無緣身赴國難,而只能“學子規啼血”。“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為蜀帝杜宇所化。此鳥鳴聲凄切,有“杜鵑啼血”之說,這里秋瑾是借以抒發其空懷憂國之悲。
上片結拍與過變起拍的“拍欄”之說,出自辛棄疾《水龍吟》的“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在詞史上,秋瑾的地位不能與辛棄疾相比,但是她的“枉把欄干拍遍,難訴一腔幽怨”,之于辛詞“欄干拍遍”的名句,猶有青藍之勝。特別是秋句中的“幽怨” 一詞,其與作者身分、詞牌本意均有某種照應。“幽”是幽閉的意思,謂其怨難以發泄,無法禁受!
結拍中 “不堪聽”的聲聲 “殘雨”,顧名思義是將止之雨。這個詞不止一次地出現在前人的作品之中,比如“殘雨蕭索,光煙艷爛” (江淹《赤虹賦》)、“新秋歸遠樹,殘雨擁輕雷” (高適《陪竇侍御靈云南亭宴》詩)。在江賦和高詩中,“殘雨”分別含有“蕭索”和落寞之意,在秋詞中,它則使人想到大清王朝的“殘山剩水”,表達了憂國之痛。這是一首“啼血”的愛國之詞。
上一篇:《王從叔·昭君怨》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夫之十首·更漏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