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王風·葛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①終遠兄弟,謂他人父!②
謂他人父,亦莫我顧!③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④終遠兄弟,謂他人母!
謂他人母,亦莫我有!⑤
綿綿葛藟,在河之趯。⑥終遠兄弟,謂他人昆!⑦
謂他人昆,亦莫我聞!⑧
【注釋】 ①綿綿:長而不絕之貌。葛藟:葛藤,蔓生植物。戴震《詩經補注》:“《詩》七言葛藟,謂葛之藤蔓耳。古曰藟,今曰藤,古今語耳。”滸(hu虎):河岸、水邊。②終遠:終,既。王引之《經義述聞》:“終,猶既也。”遠,離開,遠離。謂:稱、呼。③顧:顧念、體恤。④涘(si四):水邊、涯岸。⑤有:友愛、相親。《經義述聞》:“有,謂相親有也。”一說,借為“佑”,助也。⑥漘(chun唇):河岸。⑦昆:兄。古稱兄弟為昆仲。⑧聞(wen問):通“問”,恤問、存問。《毛詩傳箋通箋》:“聞、問古通用,聞當讀如恤問之問。”或訓“聽”,亦可通。
【譯文】 葛藤青青延綿綿,繞根繁生在河邊。兄弟離散無音信,我獨呼父求人憐!我獨呼父求人憐,也無別人把我管! 葛藤青青長又長,繞根繁生在河旁。兄弟離散無音信,我獨乞憐呼人娘!我獨乞憐呼人娘,也無別人把我養(yǎng)! 葛藤青青長又長,繞根繁生在河旁。兄弟離散無音信,我獨呼兄乞人幫!我獨呼兄乞人幫,也無別人把我想!
【集評】 清·姚際恒:“以三章之義例之,則由‘父’而‘母’,由 ‘母’而‘昆’也。以三章皆有‘終遠兄弟’一語例之,則末章乃直敘,一章、二章因 ‘昆’而先及 ‘父’ ‘母’也。”(《詩經通論》卷五)
清·崔述:“竊謂此三篇者(合《中谷有蓷》、《兔爰》),皆自鎬遷洛者所作。蓋遷徙之際,棄舊營新,最易失所,非上大有以安輯之不可。……吾故讀此三詩,而知周之不復振也。”(《讀風偶識》卷三)
清·方玉潤:“沉痛語,不忍卒讀。”(《詩經原始》卷五)
【總案】 此篇詠亂世家族離散,一個既無父母、又與兄弟失散的流浪者的悲哀,語意沉痛深切,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詩序》解此詩:“《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此只猜測之辭,無甚根據(jù),與詩文內容亦不符。《詩集傳》解此詩:“世衰民散,有去其鄉(xiāng)里家族而流離失所者,作此詩以自嘆。言綿綿葛藟,則在河之滸矣,今乃終遠兄弟,而謂他人為己父。己雖謂彼為父,而彼亦不我顧,則其窮也甚矣。”后世多用此說。此詩三章,回環(huán)疊詠,皆以“綿綿葛藟”起興。綿綿者,長而不絕之貌。舊云葛藟枝葉連屬,有宗族之象,而此流浪之人,既無父母可依,又與兄弟散離,則孤絕無主、生計困難,連綿綿葛藟之不如!其反襯之義甚明,故此謂反襯起興。《毛傳》、《詩集傳》皆注此詩:“興也。”
上一篇:詩經《國風·唐風·葛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周南·葛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