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周南·葛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①黃鳥于飛,
集于灌木,其鳴喈喈。②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③是刈是濩,
為絺為绤,服之無斁。④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⑤薄污我私,薄浣我衣。⑥
害浣害否,歸寧父母。⑦
【注釋】 ①葛:一種藤本植物。莖的纖維,可織葛布。覃:細長。施:(yi) 延,蔓延。中谷:即谷中。萋萋:茂盛的樣子。②于飛:于,助詞。于飛,即正在飛。喈喈:鳥鳴聲。③莫莫:茂密的樣子。④刈:割。濩:煮。絺:細葛布。绤:粗葛布。服:穿用。斁:厭惡。⑤師氏:女師傅,猶后世傭婦之類。歸:回娘家。⑥薄污我私:薄,語詞。污,洗衣而去污。私:內衣。浣:洗濯。⑦害:何。歸寧父母:寧,請安。回娘家向父母請安。
【譯文】 葛的藤兒長又長,蔓延于山谷之中。它的葉子是多么地茂盛呵。翩翩起飛的黃鳥,群集于灌木之上。它們的鳴聲,是多么的好聽呵。葛的藤兒長又長,蔓延于山谷之中。它的葉子是多么地茂密呵。把它割下來,再煮一下,就可以紡制粗的或細的葛布。穿起來是沒有不滿意的。
告訴女師傅,說我要回娘家了。趕快洗凈我的內衣,趕快洗凈我的外衣。哪些要洗,哪些不洗的,都要料理清楚,準備穿得干干凈凈的回娘家拜見父母。
【集評】 《毛詩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于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一)
清·方玉潤:“追敘葛之初生,三句為一截,唐人多有此體。”(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按:“秦石刻辭,已有三句一截。”)又:“因歸寧而浣衣,因浣衣而念絺绤,因絺绤而想葛之初生。”(《詩經原始》卷一)
清·王先謙:“《鄉飲酒·燕禮》鄭注:‘《葛覃》,言后妃之職。’此推言《房中樂歌》義例。若用以說詩,則不可通。以浣衣、歸寧皆非后妃事也。”(《詩三家義集疏》卷一)
【總案】 這是一群婦女采割葛藤時所唱的歌。因采葛而念絺绤,因絺绤而念浣衣,因浣衣而打算歸寧父母。舊時已婚女子回娘家探親,無異小鳥出籠,可以贏得短暫的清閑和自由。這樣不僅能和闊別的家人團聚,而且還能重返舊時的熟悉的環境中重溫少女時代的夢。盡管這首詩所寫的是歸寧前的情景,但活現了女主人公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和無法掩飾的激動和喜悅。全詩極富有生活情趣,陶醉于大自然的詩意勞作,正是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的縮影,是青春與快樂的象征。
上一篇:詩經《國風·王風·葛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絕句四首·藁砧今何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