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秦風·車鄰》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有車鄰鄰,有馬白顛。①未見君子,寺人之令。②
阪有漆,隰有栗。③既見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樂,逝者其耋。④
阪有桑,隰有楊。既見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樂,逝者其亡。
【注釋】 ①鄰鄰:許多車在一起馳走的聲音。白顛:額上長白毛的馬。②寺人:宦者。③阪:高坡地。隰(xi席):低凹的濕地。
④耋(die迭):八十歲。
【譯文】 車兒行路響不停,馬兒額頭白點點。并未見到那君子,他的侍從在傳令。高坡地上有漆樹,低凹田里長栗子。這次已經見君子,同坐一處彈琴瑟。及時行樂今若不,轉瞬便到八十歲。高坡地上有桑樹,低凹田里長楊樹。這次已經見君子,同坐一處吹笙簧。及時行樂今若不,轉瞬便到人死亡。
【集評】 《毛詩序》:“《車鄰》,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焉。”(《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
宋·王質:“此謀臣策士以車馬招致而來,以寺人傳辭而見,當是秦已懷此意,求此人而共畫此事也。”(《詩總聞》卷八)
宋·朱熹:“是時秦君始有車馬及此寺人之官,將見者必先使寺人通之。故國人創見而夸美之也。”(《詩集傳》卷六)
清·方玉潤:“美秦君簡易易事也。……未見時如此嚴肅,既見時如此簡易,不惟盡寬禮數,且能備極宴樂。”(《詩經原始》卷七)
清·牟庭:“感遇也。”(《詩切》)
今·陳子展:“《車鄰》,美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并其君臣之閑暇燕飲相安樂而作。”(《詩經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總案】 經歷幾千年歷史長河的沖蕩,《車鄰》究竟寫的是什么,已變得不那么重要。美王也好,策士也罷,甚至作詩的“貴族婦人”也好,他們統統可謂“俱往矣”,已不影響今天對這首詩的藝術欣賞了。在今人看來,令人贊嘆的是幾千年前詩人的那副筆墨:寫車馬之盛,寫侍御之盛,氣度是如此恢宏不凡,僅用寥寥數字便顯出雕龍刻鳳的神韻筆鋒;在寫禮樂之盛時,瑟簧齊鳴,歡樂場面由此可以想象,也不由使人產生更多的聯想。也許詩人由此而生“及時行樂”的思想傾向,并在詩中流露出來,但這是統治階級的固有歷史局限,絕不會因此而影響這首詩的藝術感染力,更何況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安定。試想,如果國內動蕩不已,統治者能有條件那樣行樂嗎?若要求他們“居安思危”,那就不是當時的統治者了。
上一篇:詩經《雅·小雅·甫田之什·車轄》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魚藻之什·采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