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 相
李適之①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②。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注釋】
①李適之,一名昌,恒山王李承乾之孫。《全唐詩》錄詩二首。
②樂圣:即喜喝清酒,此處一語雙關(guān)。
【詩本事】
李適之于天寶五載(746)四月被李林甫排擠而罷相,七月貶宜春太守,到任后即服藥而死。
【賞評】
這是一首極委曲的政治諷喻詩。首句“避賢初罷相”,“避賢”的表面意思是給賢者讓路,但其中卻暗藏著詩人與權(quán)奸李林甫的不和。詩人堅守清流,不入濁流的行為得罪了權(quán)奸李林甫,而終因忌憚李林甫的口蜜腹劍而決定罷相。看來“避賢”實(shí)“避奸”,如此一來“避賢”二字豈不生出許多嘲弄之意!次句“樂圣且銜杯”,“樂圣”二字即是對當(dāng)朝皇帝恩準(zhǔn)其罷相的夸美,又是詩人對自己重獲銜杯之樂的慶賀。“且”字暗含著冷眼觀世界的深意。后兩句“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詩句間流露出詩人不同凡響的風(fēng)趣與冷靜,明知患有“勢利眼”的大臣們怕得罪李林甫而不會來幾個,但詩人還要“問”,“問”的是友情嗎?恐怕更多的是對黑暗官場與骯臟政治的控訴吧!本詩句句委曲,字字有深意,值得好好品味。
上一篇:張 籍《牧童詞》察古觀今詩賞析
下一篇:溫庭筠《蔡中郎墳》察古觀今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