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小雅甫田之什·賓之初筵》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①籩豆有楚,肴核維旅。②
酒既和旨,飲酒孔偕。③鐘鼓既設,舉酬逸逸。④
大侯既抗,弓矢斯張。⑤射夫既同,獻爾發功。⑥
發彼有的,以祈爾爵。⑦
籥舞笙鼓,樂既和奏。⑧烝衎烈祖,以洽百禮。⑨
百禮既至,有壬有林。⑩錫爾純嘏,子孫其湛。(11)
其湛曰樂,各奏爾能。(12)賓載手仇,室人入又。(13)
酌彼康爵,以奏爾時。(14)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15)其未醉止,威儀反反。(16)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17)舍其坐遷,屢舞仙仙。(18)
其未醉止;威儀抑抑。(19)曰既醉止,威儀怭怭。(20)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21)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22)亂我籩豆,屢舞僛僛。(23)
是曰既醉,不知其郵。(24)側弁之俄,屢舞傞傞。(25)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26)醉而不出,是謂伐德。(27)
飲酒孔嘉,維其令儀。(28)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29)既立之監,或佐之史。(30)
彼醉不臧,不醉反恥。(31)式勿從謂,無俾大怠。(32)
匪言勿言,匪由勿語。(33)由醉之言,俾出童羖。(34)
三爵不識,矧敢多又?(35)
【注釋】 ①初筵:初入席就坐。左右:猶言“賓主”。古禮,主人坐位在席東,賓在席西,左右即指東西。秩秩:恭敬有序的樣子。②籩豆:均古食器。有楚:擺設排列的樣子。肴:盛在豆中的食物,一般是魚肉之類。核:盛在籩中的食物,一般是果品素食。旅:陳列。③和:醇和。旨:味美。孔:甚。偕:同,指同飲。④酬:敬酒。逸逸:猶“繹繹”,接連不斷。⑤大侯:周王習射時用的箭靶。抗:樹起,張掛。張:張設。⑥射夫:射者。同:兩兩相并。獻:猶“奏”,表演。發:發射。⑦有的:射中靶。的:靶。祈:求。爾爵:意即“爵爾”,罰你飲一杯。爾,你。爵,酒器。⑧籥(yue 月)舞:執籥而舞。籥,古樂器,也作跳舞的道具。和奏:和諧的演奏。⑨烝:進。衎(kan 看):娛樂。烈祖:有功烈的祖先。洽:合于。百禮:各種禮儀。⑩壬:大。林:盛。(11)錫:賜。純:大。嘏(gu 古):福。湛:樂。(12)奏:獻。能:技能。(13)手仇:猶“取仇”,選取對手。仇,指比賽的對手。室人:主人。入又:謂入射場又和賓客比賽。(14)康爵:大杯。奏:進獻。時:指射中時。(15)溫溫:和柔的樣子。(16)反反:莊重的樣子。(17)幡幡:輕佻的樣子。(18)舍其坐遷:離開禮法所許可的活動范圍。屢:多次。仙仙:舞姿輕盈的樣子。(19)抑抑:謹慎的樣子。(20)怭(bi 必)怭:輕薄的樣子。(21)秩:常規。(22)呶(nao 撓):喧嘩。(23)僛(qi 期)僛:歪斜的樣子。(24)郵:通“尤”,過失。(25)側:歪斜。弁:皮帽。俄:歪斜的樣子。傞(suo 梭)傞:狂舞不止的樣子。(26)出:出門離去。(27)伐:敗壞,害。(28)嘉:美。令:善。(29)或:有的人。(30)監:宴會上督察禮儀的官。史:記錄宴會情況的人。(31)臧:善。(32)式:語助詞。從謂:跟著勸灑。俾:使。大(tai 太):更甚。怠:怠慢,無禮。(33)匪言:不問。匪,非。匪由:不合理。(34)俾:使。童:無角。羖:黑色公羊。(35)三爵:三爵之禮,古君臣小宴以三爵為度。不識:不知(三爵之禮)。矧(shen):何,怎。多又:指又多喝。
【譯文】 賓客初到剛入宴席,主賓東西各守禮儀。籩豆器皿成行排列,魚肉果蔬擺放整齊。酒漿醇和味道甘美,大家同飲齊把杯舉。鐘鼓樂器都已放好,不斷舉杯敬酬交替。大皮箭靶已經豎好,弓上繃弦箭也搭起。射手已經兩兩結伴,各自施展射箭絕技。發箭力求射中靶心,以求罰你滿飲一杯。執籥起舞伴以鼓笙,各種樂器和諧齊鳴。上前娛樂功烈先祖,合乎各種禮儀規程。各種禮儀已經周到,不僅宏大而且繁盛。賞賜給你無限福分,后代子孫歡樂無窮。歡歡喜喜多么快樂,各獻其藝各奏其能。賓客人人挑選對手,主人也來射箭助興。特大酒杯斟得滿滿,干杯祝你射靶命中。賓客初到剛入席中,舉止文雅溫和謙恭。他們還未喝醉酒時,態度矜持儀表莊重。等到他們飲酒已醉,言語輕佻舉止忘形。離開坐席不顧禮節,跳起舞來飄飄身輕。他們喝酒未醉之時,舉止嚴肅謹慎。等到他們飲酒已醉,行為就輕薄放縱。此時真叫大有醉意,不守禮規全亂哄哄。客人已經完全喝醉,又是號叫又是吵嚷。打亂我的籩豆器皿,屢屢起舞東倒西撞。這可真是酩酊大醉,不知自己失禮荒唐。弁冠歪歪戴在頭上,疾舞不止癲癲狂狂。如若喝醉出門離去,大家托福賓主安寧;如若喝醉卻不肯走,這就叫做敗壞德行。歡飲本是大好事情,但要保持良好儀容。大凡飲客飲酒聚會,有的醉酒有的不醉。既然已設酒監督察,又有酒史幫助記事。那些醉者出盡丑態,不醉的人反覺羞恥。不要跟著使勁勸酒,害他更加怠慢失禮。別人不問不要亂說,不該說的不要多嘴。因為醉酒滿口亂講,罰他一頭無角公羊。不懂飲限三杯之禮,怎敢勸他放開酒量。
【集評】 明·鐘惺:“畫出飲中惡道。既醉而出,非惟飲之有節,飲酒之趣自亦如此。所謂唯酒無量不及亂,飲之圣也。”(《評點詩經》)
清·姚際恒:“(開頭)閱至后方知此起之妙。”“屢舞醉態,凡作三層,寫一層深一層。”(《詩經通論》卷十二)
清·方玉潤:“初醉,僅遷其坐,屢舞。……再醉則亂籩豆。……醉極則冠弁亦復不整,是一幅醉客圖。”“(一章)將言燕飲之失儀,先舉射飲祭飲之不失儀者作起,開局既覺宏敞,宴飲亦非偏廢,是高一層起法。……(四章)三章描摹醉客失儀狀,可謂窮形盡相。然上章由未醉寫到既醉,次由失儀回顧令儀,回環變換,絕不呆板。”(《詩經原始》卷十二)
清·牛運震:“(一章)五、六句便入飲酒,有眼目。……敘次有法,典重古雅。”“(二章)此章尤有肅古和大之節。‘有壬有林’練字甚古。‘以祈爾爵’、‘酌彼康爵’,兩章俱煞倒飲酒,點逗有眼。若但鋪張射祭儀節之盛,則是禮經不是酒箴矣。”“(三章)重提‘賓之初筵’,遠勢遙脈。‘舍其坐遷,二句畫態。”“(四章)寫得不堪。‘舍其坐遷’、‘亂我籩豆’、‘側弁之俄’畫出酒徒歷歷。”“‘不醉反恥’曲盡酒人俗態愚情。‘俾出童羖’鄙誕之詞,謔得妙,活是對醉人語。‘三爵不識’語帶嘲笑,妙。‘飲酒孔嘉’結語莊重有體,‘三爵不識’結語詼調有致。末章詞愈委蛇,義愈莊正。”“此酒箴也。推本射祭飲酒之禮,而反復喪儀失言之禍,以終之洋洋亹亹有典有情文字。”(《詩志》卷五)
近·吳闿生:“舊評:首二章典則,后三章婉而多風。端莊流麗,兼而有之。”(《詩義會通》卷二)
【總案】 這是一首統治者用以儆戒醉酒失態的詩。賓主宴飲、歌舞、比射的場面寫得具體生動。特別是對醉酒者丑態的刻畫循序漸進,層次分明而且人物形象極為鮮明。作者本是站在統治者立場上對這種現象進行諷刺規勸,但詩暴露了他們縱酒放蕩、丑惡腐朽的一面,對今天的讀者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上一篇:楚辭《屈原·九章·卜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詩五首·悲與親友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