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水調歌頭① ·陸游》多景樓
多景樓
江左占形勝②,最數古徐州③。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④
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⑤,談笑洗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遺恨黯難收。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⑥。
①水調歌頭,詞牌名。 ②江左,即江東,長江自江西九江至江蘇南京段,為西南往東北走向,故江東也就是通常說的江之南岸。形勝,地勢便利、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之地。 ③古徐州,即鎮江。 ④“萬灶”句,貔貅(píxiū)是傳說中的猛獸名。古時行軍,畫貔貅于旗幟上。后世遂用以比喻勇猛的軍士。 ⑤使君,漢時稱刺史為使君,以后用以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里指方滋。方滋,字務德,桐廬人。當時知鎮江府事;乾道改元,任兩浙轉運副使。 ⑥漢江,即漢水,流經襄陽。
孝宗隆興元年(1163),時金兵方踞淮北,鎮江為江防前線,十月初,出任鎮江府通判的陸游,陪同知鎮江府事方滋登鎮江北固山上的多景樓,內心感慨,寫下此詞。
全詞抒發了對古今人、事的慨嘆,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上片從多景樓的氣勢寫起。“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莽莽青山上,浩浩長江邊,煙云迷蒙處,高高的多景樓若隱若現。作者寫景手法由遠及近,由大到小,使得多景樓巍然矗立在讀者面前。面對如畫江山,詞人不禁浮想連翩,“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獵獵風中,鼓角爭鳴,漫天烽火中,孫、劉大軍浩浩蕩蕩,雄闊的戰場上,金戈鐵馬,旌旗飄飄,那廝殺聲震撼山河,與滾滾長江,蒼茫群山交相輝映,永遠留在了歷史的畫面上。想起歷史上的風流人物怎不讓人豪情萬丈,橫戈躍馬!
下片從眼前秋景寫起,“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三字為一頓,節奏快急,將秋天草木蕭條的景象描繪出來,詞人的情緒低沉下來。而“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句,使情調又重新昂起,與方滋笑談論古今,心情稍有好轉,然而今愁就在眼前,投降派喪權辱國,自己的報國之志又遭排擠,國愁己愁紛然沓來,但詞人并沒有灰心,想到金兵犯淮,百姓歸宋,感到國事有望挽回,何況,方滋的樂觀情緒也感染了詞人,使之又想起了西晉大將羊祜,以古況今,希望方滋能像羊祜那樣為渡江伐金做好準備,建萬世功業,名垂千載。
這首詞登高懷遠,借古論今,運用典故,容量較大。表現了作者壯志難酬又對國事滿懷希望的復雜情感,憂國憂民,感情深沉。
●陸游(1125~1209)南宋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的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作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代表詞作:《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卜算子·驛外斷橋邊》《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清商怨·江頭日暮痛飲》等。
●水調歌頭,參見第147頁相關介紹。
●陸游詩、詞、文特色:陸游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他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在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下,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后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為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游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
陸游是愛國主義詩派的一個光輝代表。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他繼承并發揚了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在當時和后代的文壇上產生了深刻影響。
陸游的《水調歌頭·多景樓》借自然景物,寓千古興亡,情調慷慨。二十五年之后,另一位豪放詞人也登上了多景樓。
念奴嬌
登多景樓
陳亮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詞的上闋,抒發登上多景樓四處眺望觀察形勢所生的感慨。看到眼前這鬼斧神工的天險,不少人把它看作是天然劃分南北的疆界。正是進取中原的有利條件。南朝歷代的統治階級為何偏安江左?他們無非都是為了各自的私利罷了。下闋,運用典故,嘲笑士大夫們,泛論空談,卻無能去收復那充滿了腥膻之氣的敵占區。應像祖逖那樣中流擊楫,義無返顧。
陳亮此詞,較之陸詞更為橫肆痛快。明指直斥,豪無顧忌。
宋代詞人頻繁地注目于“樓”的意象,并把它組合諸多傳統意象,或思鄉懷遠,或羈旅行役,“危樓”多是借此表現詞人登高遠望,壯懷激烈,感慨橫生的載體。
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
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上一篇:宋詞《水調歌頭·朱敦儒》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江城子·劉辰翁》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