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衛風·考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①獨寐寤言,永矢弗諼。②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③獨寐寤歌,永矢弗過。④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⑤獨寐寤宿,永矢弗告。⑥
【注釋】 ①考:構筑。槃(pan 盤):柴屋。碩人:賢人,指隱士。寬:寬敞。②寐(mei 妹):睡。寤(wu 悟):醒。言:說話。矢:誓。諼(xuan宣):志。③阿:山崗。(ke科):“窠”的借字,指隱士的柴屋。④歌:歌唱。過:過從,交往。⑤陸:高平之地。軸:指盤旋的地方。⑥告:告訴。
【譯文】 搭起柴屋在山澗,隱士居處寬又寬。獨睡獨醒獨自言,此中樂趣永不忘。搭起柴屋在山坡,隱士有了安樂窩。獨睡獨醒獨自唱,發誓不與人交往。搭起柴屋在高原,隱士在此獨盤桓。獨醒獨睡多悠閑,個中真意不可言。
【集評】 宋·朱熹:“詩人美賢者隱處澗谷之間,而碩大寬廣,無戚戚之意,雖獨寐而寤言,猶自誓其不忘此樂也。”(《詩集傳》卷三)
宋·嚴粲:“此詩不過極言賢者山林之樂,以見其時之不可為,而賢者無復有意于仕也。”(《欽定詩經傳說匯纂》卷四引)
清·方玉潤:“此美賢者隱居自樂之詞。詩意甚明,無所謂怨,亦無所謂刺。……詩意若曰:結廬不在塵境,而在溪澗之間,陋且隘矣。即或深傍曲阿,曠處平陸,亦不過老屋三間,風雨一床,亦何適意之有?然自碩人視之,則甚寬也,可以為吾之安樂窩矣。”(《詩經原始》卷四)
清·姚際恒:“此詩人贊賢者隱居,自矢(誓)不求世用之詩,《小序》謂刺莊公,無謂,《集傳》不從,是。”(《詩經通論》卷四)
【總案】 據《孔叢子》載,孔子曾經說過:“吾于《考槃》見士之遁世而不悶也。”孔子看到的也只是隱士避世的樂趣而不是《毛詩序》所謂的“刺莊公”,可見方玉潤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仔細推尋,這可能是后世隱逸之詩的祖先,短短三章,把隱士的生活描摹得有聲有色。
上一篇:詩經《國風·邶風·綠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蔡琰·胡笳十八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