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韓愈·聽蜀僧濬彈琴(五律)》鑒賞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遺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這是李白寫自己聽蜀地一位善琴和尚彈琴的詩。這個和尚,法名叫“濬”(xùn訓)。有人認為就是詩人曾經給他寫過贈詩的宣州靈源寺的“仲濬公”。
這首五律,采用一種與普通描寫音樂的詩不同的表現手法,來刻劃音樂藝術形象,寫得清新明快,具有獨到之處。因此,不妨將它擺入中唐三首音樂詩里,一并加以欣賞和比較。
首 聯: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詮 釋】
[注]蜀僧,即蜀僧濬。
綠綺,原是漢司馬相如的琴名。此泛指名貴之琴。張孟陽《擬四愁詩》有云:“佳人遺我綠綺琴。”
[譯]蜀地善琴高僧仲濬公,抱著漢司馬相如用過的那樣的名琴,飄然下了名山峨眉峰。
【賞 析】
詩篇一開頭,就說琴師來自名山峨眉峰。這十字既自然又有氣勢,并暗示人們這位琴師風度不凡。
頷 聯: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詮 釋】
[注]揮手,此指彈琴。嵇康《琴賦》有云:“伯牙揮手,鐘期聽聲”。語疑本此。
萬壑松,指琴聲有如萬壑松濤之音。也可能帶有雙關之意,琴曲中有《風入松》曲調。
[譯]蜀僧自如地毫不費力地為我彈起了優美的琴曲,其聲有如萬壑松濤,清亮宏遠。
【賞 析】
這是正面描寫蜀僧彈琴和詩人聽琴,筆勢直趨而下。“一揮手”,言其得心應手,藝超凡近;“萬壑松”,喻其琴音軒昂激越,而語帶雙關,因為古琴曲中就有《風入松》的曲調。
頸 聯:
客心洗流水,遺響入霜鐘。
【詮 釋】
[注]客心,李白自指。
洗流水,似用“伯牙鼓琴”之典,以高山、流水代指優美的琴聲。洗,滌蕩之意。
遺響,指琴曲的余音。
霜鐘,《山海經》有云:“豐山有鐘,霜降則鐘鳴。”這里指鐘聲,且與琴音融合在一起,故言“人霜鐘”。
[譯]琴聲之高妙,有如流水洗凈了我客心中的一切積塵,感到十分愉快(這里暗示了“伯牙善琴,鐘子期善聽”的典故,但不留痕跡)。
琴之尾聲,有如鐘聲之清遠脆亮。其余音裊裊不絕,漸遠漸弱,最后融進了晚秋時分的鐘聲之中。
【賞 析】
這聯連用兩個暗典,既含蓄又自然。如“霜鐘”之典,源出《山海經·中山經》。郭璞加注時,認為這是物體的自然感應的結果。我想,這從科學角度去看,此說未必正確,但從藝術上領會,倒有幾分道理。因為,在美妙的樂曲終止之后,著了迷的聽眾沉醉在藝術享受之中,往往會產生這種幻覺。讀過《老殘游記》的人都知道,其中有個“白妞”——王小玉說書,就說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語本《列子·湯問》)的事。這是極度形容音樂的效果。聆聽彈琴這種器樂的效果,也會大致相似的。
尾 聯: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詮 釋】
[注]“碧山暮”,是說青山已籠罩上了暮色,或說,夜幕已降臨青巒碧峰之中。
[譯]這聯是說自己陶醉在美妙琴聲之中,不覺已是暮色蒼蒼,秋云深深,青亮的碧山也變暗了,時間已過去了很久。
【賞 析】
全詩從寫人、寫琴,進而正面刻寫琴聲、琴技,又從效果上進行了側面烘托。寫到尾聯,詩人還是不愿罷手,又抓住“時間飛快”這個角度,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烘托。這樣,李白這首音樂詩,總算收筆了。但它留下的影響卻永無完結。
這里,有一個標點問題值得商榷。當然,這并非詩歌本身的差錯,而是當代人斷句標點的問題。我翻閱了若干注本,尾聯末句的標點,有三種點法,即:“。”、“?”號,還有“!”號。我贊成用“?”號,或者再加上一個“!”號,為“?!”的復數標點。因為詰問句,可表驚訝情態,寫出詩人從夢幻般的美妙藝術境界驚醒過來的那種悵然若失的心情。
在這首音樂詩中,詩人很少描寫具體細節,其重點并沒放在音樂語言的客觀描繪和刻畫上,而是著重表現一個聽琴者的主觀感受、印象和情緒。這種表現方法,姑且以“以感寫樂”的手法命名之。這是與眾不同的另一表現音樂形象性的新手法。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李白·古風(五十九首選一)》鑒賞
下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韓愈·聽穎師彈琴》鑒賞